音乐 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 [表演] 带方向性的气息练习方法 日期:2006-08-13 02:34:39 点击:385 好评:4

    (1)用小嗓的旦角及小生,可以做弧形练习:如用逆时针方向“i”韵开路。然後,逐步更换其他韵母。如:a、ao等。在声音一开始时,第一个感觉,就将气一沉,而将声音随气下行。其轨迹如一个园周上标的箭头位置,第一个箭头在圆周的下方:当进行到第二个位置,箭头位置在右侧中部90度。这时,主要应该注意,将声音引向後上方,并同时防止气也跟上来,等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後,就是第三个箭头(圆周的上方零度位置)那样,抛物綫地出去。在做整个练习时,要注意圆润、流畅、均匀,既要防止打楞,又要防止在中途即未达到圆的上边最高部位时,就用力...

  • [人物传] 《扬剧生涯五十年》第二章 出师门闯荡世界 日期:2006-08-12 22:58:42 点击:640 好评:4

    二 出师门闯荡世界 出师后,华素琴仍留太原坊做班底,虽一天日夜赶两场戏,但她的活儿不多,还有不少空余的时间。太原坊隔壁就是共舞台,演的是京剧。她对京剧并不陌生,而且深受影响,因此她有空就跑到共舞台去看戏。她没什么钱,买不起票,只得从旁门溜进去。起初看门的人不让她进,后来她向看门的老大爷说明,自己是唱扬州戏的,想来学习。看门人见她如此好学,也就放行了。当时在共舞台演出的京剧演员有赵如泉等,他们的连台本戏《欧阳德》很有影响,很受观众欢迎。花旦有金素雯、李雪芳、魏莲芳等。对这些京剧演员的演出,她真是看入了迷。当...

  • [人物传] 《扬剧生涯五十年》第一章 艰辛的学艺生活 日期:2006-08-09 05:55:35 点击:1349 好评:6

    扬剧生涯五十年 ——记华素琴的艺术生活 孔凡中 著 我与华素琴相识的时候,她还是个廿几岁的青年,至今已有四十年。其中三十多年我与她在一起合作共事。在扬剧界,华素琴是一位有名望的、深受广大扬剧观众喜爱的演员。她的唱腔优美,圆润,声情并茂;她的基本功扎实,表演细致感人,善于刻划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论行当她归正旦,但她又不局限于正旦,小且、刀马旦、甚至彩旦、老旦都演来得心应手,在扬剧舞台上塑造了《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玉簪记》中的陈妙常、《恩仇记》中的菊香、《百岁挂帅》中的穆桂英、《边关审子》中的二夫...

  • [报刊专著] 扬剧为什么不能恢复? 日期:2006-07-13 07:34:44 点击:750 好评:30

    扬剧为什么不能恢复? (原载《上海戏剧》 1980 年第 6 期) 编辑同志: 我们扬剧的前身,是维扬文戏和维扬大班、解放前在上海南阳大舞台、虹口民华楼、沪西大舞台、延安东路太原坊等剧场以及上海的四大公司和新世界、大世界等处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据不精确的统计,扬剧在上海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扬剧这个剧种和其它兄弟剧种一样.从幕表制到剧本制演出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提高。在贯彻改人、改戏、改制的戏改方针中,我们这些在旧社会过来的苦大仇深的扬剧艺人.思想觉...

  • [报刊专著] 扬剧在上海 日期:2006-07-13 07:28:37 点击:1950 好评:16

    扬剧在上海 曹大庆 严伟 扬剧是起源于江苏苏北、发展于上海的一个重要剧种。它由维扬大班(原名大开口,用大锣大鼓伴奏)和维扬文戏(原名小开口,用丝竹乐器伴奏)合组而成。在扬剧的发源地——扬州,小开口形成得比较早,大开口则稍晚,但进入上海,则是大开口在前。小开口在后。由于上海经济发达,艺术人才荟萃,戏曲舞台繁花似锦,各剧种流派之间互相学习、渗透,所以维扬大班和维扬文戏进入上海不久,有关艺人为了艺术的发展,逐渐化除门户之见,融为一体,形成了面貌一新的扬剧,使扬剧得以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因此,上海在扬剧的发展史上,...

  • [舞台艺术] 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特征 日期:2006-07-11 19:47:33 点击:1068 好评:6

    当我们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历史回顾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戏剧服饰在不断走向成熟与独立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特征,那就是程式性、符号性、可舞性和装饰性。这些特征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国古代戏剧演出实践的必然产物。程式性是指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穿戴的规范性,它既表现在戏剧服饰的纵向形态中(即其随着戏剧服饰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成熟),也表现在戏剧服饰的横向形态中(即戏剧服饰与戏剧角色类型之间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应性)。从戏剧服饰言,服饰形态的不同类型如颜色、款式、质地等往往对应于不同的角色类型...

  • [音乐] 振兴戏曲必须革新戏曲音乐 日期:2006-07-08 15:15:58 点击:399 好评:6

    近年来,戏曲面临尴尬,观众群不断萎缩。乘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近日在济南开年会之机,记者采访了部分戏曲界人士,请他们为低迷的中国戏曲把脉。 戏曲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在工业文明中必须转型 受文化娱乐形式多元化的冲击,戏曲市场近年日渐凋零。有些戏曲界人士慨叹:戏曲如果窗口售票的话,可能台下的人都不如台上的人多。 两届“梅花奖”得主、唱了32年评剧的冯玉萍最大的感受是茫然,“现在的演出状况与以前相比,岂是‘差异’一词能描述,简直就是落差。我们全身心投入创排一台戏,得不到观众认可,不知道戏曲的观众群在哪里?” 中国戏...

  • [舞台艺术] 道具,穿戴与用心来唱 日期:2006-07-08 15:11:11 点击:632 好评:-2

    道具(包括人物的头饰、服饰)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成为身段造型的辅助手段和组成部分。从而为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角色思想感情服务。它能被一一运用组织到表演艺术中来成为特殊的艺术手段为塑造人物服务。它能在表演艺术中形成各种技巧,构成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人物的舞蹈造型美。 因此艺人说:“翎子表态、扇子传情、把子说话、水袖谈心。” 中国戏曲对道具原称“旗包”或“砌末”,砌末之称最早见于元曲,它是从蒙语“砌末克”——帐蓬里的摆设一语的意思借鉴演变而来的。有人说“道具”之名来自日本,这不...

  • [报刊专著] 《扬州清曲》前言 日期:2006-07-06 00:34:11 点击:3895 好评:8

    《 扬 州 清 曲 》 前 言 韦 人 乙酉年重阳节于梅花岭畔 见证扬州清曲 ——代序 一 扬州清曲(又称小曲、小唱、小调)是扬州乡土文化的瑰宝,也是祖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笔珍贵遗产。 它起源于古老的扬州民歌,传承了元明俗曲,又兼收并蓄“传自四方”的时调精华,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在口口相传中不断丰富提高,终于熔炼成南北交融、雅俗共赏、兼具深厚历史内涵和鲜明地方色彩的一种古典曲艺。 它孕育于元,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俗说乡歌如水,扬州清曲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就像源源不竭的清泉,在历史的崇山...

  • [舞台艺术] 戏曲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日期:2006-07-01 23:07:16 点击:559 好评:0

    戏曲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组成部分。所谓戏曲,清人阮元说过:“戏曲,歌者,舞者与乐器全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舞台灯光同导演、表演、编剧、音乐、舞美的综合,才成为戏曲。戏曲舞台灯光,不仅具有照明功能,而且起到揭示主题、塑造形象、刻画人物等突出作用。在营造的舞台氛围中,戏曲舞台灯光如同抒情浪漫的诗篇,婉如动人的肢体曲线,像是美妙的旋律,又恰如编剧的文曲字里行间的寓意。在戏曲艺术的创作中,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一戏曲舞合灯光的历史背景及发展 中国古代戏曲就其主导方面而言是以审美的方式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