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 [报刊专著] 扬剧为什么不能恢复? 日期:2006-07-13 07:34:44 点击:690 好评:30

    扬剧为什么不能恢复? (原载《上海戏剧》 1980 年第 6 期) 编辑同志: 我们扬剧的前身,是维扬文戏和维扬大班、解放前在上海南阳大舞台、虹口民华楼、沪西大舞台、延安东路太原坊等剧场以及上海的四大公司和新世界、大世界等处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据不精确的统计,扬剧在上海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扬剧这个剧种和其它兄弟剧种一样.从幕表制到剧本制演出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提高。在贯彻改人、改戏、改制的戏改方针中,我们这些在旧社会过来的苦大仇深的扬剧艺人.思想觉...

  • [报刊专著] 扬剧在上海 日期:2006-07-13 07:28:37 点击:1764 好评:16

    扬剧在上海 曹大庆 严伟 扬剧是起源于江苏苏北、发展于上海的一个重要剧种。它由维扬大班(原名大开口,用大锣大鼓伴奏)和维扬文戏(原名小开口,用丝竹乐器伴奏)合组而成。在扬剧的发源地——扬州,小开口形成得比较早,大开口则稍晚,但进入上海,则是大开口在前。小开口在后。由于上海经济发达,艺术人才荟萃,戏曲舞台繁花似锦,各剧种流派之间互相学习、渗透,所以维扬大班和维扬文戏进入上海不久,有关艺人为了艺术的发展,逐渐化除门户之见,融为一体,形成了面貌一新的扬剧,使扬剧得以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因此,上海在扬剧的发展史上,...

  • [舞台艺术] 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特征 日期:2006-07-11 19:47:33 点击:1003 好评:6

    当我们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历史回顾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戏剧服饰在不断走向成熟与独立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特征,那就是程式性、符号性、可舞性和装饰性。这些特征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国古代戏剧演出实践的必然产物。程式性是指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穿戴的规范性,它既表现在戏剧服饰的纵向形态中(即其随着戏剧服饰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成熟),也表现在戏剧服饰的横向形态中(即戏剧服饰与戏剧角色类型之间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应性)。从戏剧服饰言,服饰形态的不同类型如颜色、款式、质地等往往对应于不同的角色类型...

  • [音乐] 振兴戏曲必须革新戏曲音乐 日期:2006-07-08 15:15:58 点击:383 好评:6

    近年来,戏曲面临尴尬,观众群不断萎缩。乘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近日在济南开年会之机,记者采访了部分戏曲界人士,请他们为低迷的中国戏曲把脉。 戏曲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在工业文明中必须转型 受文化娱乐形式多元化的冲击,戏曲市场近年日渐凋零。有些戏曲界人士慨叹:戏曲如果窗口售票的话,可能台下的人都不如台上的人多。 两届“梅花奖”得主、唱了32年评剧的冯玉萍最大的感受是茫然,“现在的演出状况与以前相比,岂是‘差异’一词能描述,简直就是落差。我们全身心投入创排一台戏,得不到观众认可,不知道戏曲的观众群在哪里?” 中国戏...

  • [舞台艺术] 道具,穿戴与用心来唱 日期:2006-07-08 15:11:11 点击:574 好评:-2

    道具(包括人物的头饰、服饰)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成为身段造型的辅助手段和组成部分。从而为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角色思想感情服务。它能被一一运用组织到表演艺术中来成为特殊的艺术手段为塑造人物服务。它能在表演艺术中形成各种技巧,构成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人物的舞蹈造型美。 因此艺人说:“翎子表态、扇子传情、把子说话、水袖谈心。” 中国戏曲对道具原称“旗包”或“砌末”,砌末之称最早见于元曲,它是从蒙语“砌末克”——帐蓬里的摆设一语的意思借鉴演变而来的。有人说“道具”之名来自日本,这不...

  • [报刊专著] 《扬州清曲》前言 日期:2006-07-06 00:34:11 点击:3282 好评:6

    《 扬 州 清 曲 》 前 言 韦 人 乙酉年重阳节于梅花岭畔 见证扬州清曲 ——代序 一 扬州清曲(又称小曲、小唱、小调)是扬州乡土文化的瑰宝,也是祖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笔珍贵遗产。 它起源于古老的扬州民歌,传承了元明俗曲,又兼收并蓄“传自四方”的时调精华,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在口口相传中不断丰富提高,终于熔炼成南北交融、雅俗共赏、兼具深厚历史内涵和鲜明地方色彩的一种古典曲艺。 它孕育于元,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俗说乡歌如水,扬州清曲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就像源源不竭的清泉,在历史的崇山...

  • [舞台艺术] 戏曲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日期:2006-07-01 23:07:16 点击:496 好评:0

    戏曲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组成部分。所谓戏曲,清人阮元说过:“戏曲,歌者,舞者与乐器全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舞台灯光同导演、表演、编剧、音乐、舞美的综合,才成为戏曲。戏曲舞台灯光,不仅具有照明功能,而且起到揭示主题、塑造形象、刻画人物等突出作用。在营造的舞台氛围中,戏曲舞台灯光如同抒情浪漫的诗篇,婉如动人的肢体曲线,像是美妙的旋律,又恰如编剧的文曲字里行间的寓意。在戏曲艺术的创作中,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 一戏曲舞合灯光的历史背景及发展 中国古代戏曲就其主导方面而言是以审美的方式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实...

  • [音乐] 扬剧曲调大全 日期:2006-07-01 23:06:36 点击:13756 好评:103

    扬剧常用曲牌 梳妆台 (近段时间把曲调详细情况 ,写出来,请关注!) 滚板 快板 新数板 联弹 剪剪花 补岗 探亲 探亲 联弹 大陆板 堆字大陆板 新大陆板 跌断桥 新跌断桥.清板 哭小郎 满江红 银纽丝 银纽丝.清板 银纽索 鲜花调 半鲜花调 汉调 庐江怨 倒板.回龙 一般曲调 知心客 八段锦 虞美人 评调 南无调 双蝴蝶 急急风 九连环 浪淘沙 湘江浪 倒花兰 哈哈调 玉美珍 刮地风 莲花调 莲花落 小上坟 吟诗调 四季相思 妓女告状 螃蟹歌 南调 新南调.联弹 侉侉调 杨柳青 春调 十杯酒 青阳扇 ...

  • [报刊专著] 镇江扬剧风格艺术及其他 日期:2006-07-01 23:04:39 点击:1313 好评:6

    镇江扬剧风格艺术及其他 王弘 (一) 镇江是扬剧发源地之一。本世纪初,镇江“花鼓”艺人首先将用丝弦伴奏的花鼓戏搬上舞台公演,在演出中吸收“清曲”的演唱剧目和曲调,初步形成扬剧“小开口”的雏形。二十年代,“小开口”和“大开口”均进入上海等大城市.它们在相互的艺术交流以及互借演员参加的演出中相互影响,也称为“维扬文戏”。到三十年代,香火、花鼓、清曲三方面艺人,通过艺术实践全面地、大规模地合流,至此,维扬文戏——也就是后来的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了。 扬剧的形成过程决定其总体艺术风格是俗中显雅,粗犷包合细柔...

  • [传承谱系] 仪征的崔氏父子和扬剧 日期:2006-07-01 23:04:06 点击:3946 好评:37

    崔氏父子和扬剧 康业龙 观代扬剧的前身称维扬戏。维扬戏又是由“大开口”(香火戏)和“小开口”(扬州清曲和花鼓戏的融合)二十年代未期在上海融合发展而成的,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在扬剧形成、发展过程中,崔少华及其长子崔东升、次子崔鸿声和三子崔南笙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崔少华老先生是扬剧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维扬戏的泰斗。崔东升演技卓绝,有“活济公”和“活关公”之美称;崔鸿声和崔南笙擅长文武小生,均为著名演员。 维扬戏先驱崔少华 崔少华原名崔长荣(崔家原姓“雎”),祖居仪征朴席乡三益衬木匠桥(今属十二圩镇)。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