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人物传 >

【曲谱】扬剧名角张月娥唱腔

时间:2018-11-07 17:32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邵泽之 点击:




                                                                             
      
扬剧是秉承中国戏曲’’ 唱丶念丶做丶打’’ 的综合性表演为中心的一个大剧种,也是2006年5月20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上述的’’ 唱’’ ,指旳就是唱腔,通俗地讲就是戏曲演唱艺术。扬剧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专业技能,也形成了一批观众喜闻乐听的名角唱腔流派。扬剧名角张月娥唱腔就是其中一位皎皎者。
 
        一丶张月娥唱腔简述
      张月娥从事舞台生活37年,主工旦角,自信力很強,一直把明代昆曲大师魏良辅所指出的’’ 字清丶腔纯丶板正’’ 作为立足之本。为实现其宏大目标,他认为自己有五大优越条件。一是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嗓子,不但音域宽丶而且高音突出,音色细而圆,真假声并用,转換自然,通常演唱用的是降B调; 二是有一个标准地道的扬州地方方言,他出生在邗江西北片重镇一一公道镇,民居历史悠久,古來交通不便,故其语言较少受其他地区影响,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据1995年9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丶邗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的《邗江县志. 卷二十七    方言》 就指出’’ 公道镇语言为邗江县代表方言作纪录’’ ,故而张月娥字清音正是天然形成的,演唱口齿清楚,咬得准丶道得远,吐字清晰。三是善于使用’’ 丹田之气’’ 发声丶演唱,使得张月娥出声淸脆明亮,行腔委婉动听,送声使得听众倍感声腔並茂丶心旷神怡。四是善于利用大丶小开口独闯及融洽之机和向京剧界学习唱腔武功之机,尤其在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指点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大胆创新,独树一帜。五是有一个著名琴师作伴,著名琴师鮑有为曾是张月娥的主胡,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综合了陆怀仁丶江腾蛟等老师的特长,结合舞台及演员的需要,创造出’’ 引丶让丶保丶送’’ 的演奏方法,使张月娥受益匪浅,张月娥习惯唱戏不叫板,鲍有为根据这一特点,在张月娥来唱之前先亮弦,引导其根据弦的髙低开始唱,即为’’ 引’’ ; 当其唱起來后,胡琴就低下來,突出演员演唱,即为’’ 让’’; 如果发现演员要滑腔,有合不上的地方,胡琴立刻高起來,予以提示,此为’’ 保’’; 演员唱完一段唱词后拉过门,即为’’ 送’’ 。在与张月娥合作过程中,针对他嗓音高丶唱堆字多的特点,还创造了’’ 下扒调’’ 以及’’ 独丶打丶抹丶揉’’ 等拉法,保证其演唱成功。从而实现了扬剧音乐奠基人江腾蛟提出的伴奏之与唱腔应如’’ 水随山转,只可烘云托月,不可喧宾夺主’’ 的主张。
        张月娥唱腔特色概括有三; 一是格调鲜明,具有高昂丶奔放丶朴实的特点,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並能根据人物感情变化演唱,字正腔圆丶声情並茂,深得观众之心; 二是擅长’’ 堆字’’ 唱法,穿板堆字如珠落玉盘,字字入耳,堆字虽多,却又摆布稳当,自然流畅,常把多句唱词连在一起,越唱越堆得越紧,创造堆字竟达29字之最,最后用一甩腔把情绪推上顶峰,往往获得观众热烈鼓掌; 三首创半句堆唱形式,尤似现代歌剧中重唱,为烘托人物增強了艺术效果,同时对于提高艺人钻研业务及演唱水平有积极向上作用。故张月娥唱腔字清丶音准丶腔纯丶板正,独树一帜; 气唱丶真声丶假嗓丶堆字,别有洞天; 气势磅礴,似洪钟大吕; 余音绕梁,觉心旷神怡。
        总之,张月娥12岁随义结金兰的兄长潘喜云闯荡上海滩,开闯香火戏新天地,很快就成为香火戏主旦丶挂头牌,接着又成为维扬戏<扬剧>’’ 四大名旦’’ 之首,被誉为苏北梅兰芳,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扬剧界首位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的名家,1993年入选《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大辞典》 ,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名人。
                二丶张月娥唱腔评价
        1丶30年代扬剧在上海进一步发展灬,并拥有一批有影响的主要演员,如潘喜云丶臧雪梅丶张月娥丶金运贵丶十岁红丶十龄童丶高秀英等。此时,扬剧在上海已成了重要剧种之一。
            一一摘自《上海文艺志》’’ 第六章其他剧种’ 笫一节  扬剧’ 。’’
        2丶[张月娥]’’ 从事扬剧事业30余年,成功地塑造了各种舞台人物形像,在唱腔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得到群众好评!’’
          一一摘自1956年8月2日《新华日报》 刋登的’’ 扬剧著名老艺人张月娥在南京逝世’’ 一文。
        3丶张月娥擅长花旦,声色俱佳,到了一九五0年左右,他根据演出需要,又兼演小生丶彩旦和老旦。由于他在艺术上勤于进取,意在更新,因此,他不管演什么角色,均不同凡响。在曲调处理上,他更是不落窠臼,如大开口曲调,他不仅很好地继承了胡玉海<小皮匠>老先生的唱法,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丶发展。请看<曲一>;
                 《王宝钏》           王宝钏唱段
[节奏自由]                                                                      刘一飞追忆摹唱
                                                                                   刘克远    记   谱员         

 




 
 
员,除需具备曲调熟练和词汇丰富这两个特定条件的,还需具有较強的应变能力。这对推动艺人钻研艺术,提高水平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据了解,在幕表戏盛行阶段,能即兴创作,熟炼地掌握半句相错这个功的人,可算微乎其微。即时在演剧本戏的今天,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采用半句相错对唱法的也为数不多。
        张月娥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唱腔优美,戏路较宽。他继承传统而又着意更新,多有独到之处,确是难得人才。
            一一摘自1986年6月第10期《扬剧艺术史料》刘一飞口述  陆声洪整理’’ 江北梅兰芳一一张月娥’’ 一文。
        4丶张月娥[1909一1956]  邗江人。字海清,原名张文龙。现代扬剧名演员。自幼受香火戏熏陶,师从徐云山,工花旦。他博来众长,在’’ 大开口’’ 唱腔上,继承和发展了胡玉海唱腔,行腔自由明快。在’’ 小开口’’ 唱腔上,他刻意学习臧雪梅流畅自然的’’ 堆字穿板’’ 的唱法,锐意创新。他设计的’’ 半句相错’’ 的对唱形式,尤受同行和观众的赞赏。表演中注重人物塑造,声色俱隹。系扬剧界’’ 四大名旦’’ 之一,有’’ 苏北梅兰芳’’ 之称。抗战时期,以其字海清命名的扬剧团,辗转于上海丶镇江丶南京丶芜湖丶蚌埠一带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市实验扬剧团团长,领导创作丶演出了《枪毙恶霸萧月波》 丶《志愿军的末婚妻》等现代剧,深受好评。他与何鹤合编的《鸿雁传书》一剧,参加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该剧被列为扬剧保留剧目,至今仍广为流传。
          一一摘自江苏文化数据库人物库
        5丶著名乐师江腾蛟,前輩艺人葛锦华丶张月娥丶臧雪梅丶金运贵丶叶兰芳等,均对扬剧唱腔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一一摘自1997年3月由江苏省扬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的《扬州市志》 中’’ 笫六十篇  艺术’ 第三章第二节戏剧音乐’ 。’’
       6丶扬剧传统发声很讲究使用’’ 丹田之气’’ ,已故艺人张月娥丶金运贵丶王秀兰等均十分重视用气,高秀英年逾古稀演唱仍能出声清凉丶高低自如。
          一一摘自1992年10月出版发行的《中国戏剧音乐集成. 江苏卷下一一扬剧》 。2005月7月由扬州市扬剧团申报江苏省扬剧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中引用。2006年5月20日扬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丶[张月娥] 自幼受香火戏熏陶,稍长即师从徐云山学戏。后又效仿胡玉海[艺名小皮匠] 腔之妩媚甜柔,撷取十岁红腔爽得清新,又博取众长,融会贯通,锐意创新,独成一格。所唱大开口<七字>丶<十字> 丶<船调>丶<泼水调> 丶<斗法调> 诸腔,一改过去大开口雄健高亢有余,抒情婉约不足之病,刚柔相济,腔里含情。如《白蛇传  水斗》 既唱出对法海的忿怒,又唱出对许仙二眷恋的复杂感情。20世纪30年代,仰慕名旦臧雪梅<堆字梳妆台>丶<数板]>及《五子哭坟》 和《化钗》诸名唱腔,字斟句酌丶刻意揣摩; 又倾心对扬州清曲名角王万青演唱清曲之’’ 字清丶腔纯丶板正’’ ,并引用于自己演唱实践中。在《斩经堂. 吴母》 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十八相送》 中的《梳妆台》丶《大陆板》中,不仅运用了’’ 堆字’’ 唱法,不仅运用了传统’’ 摊破’’ 的方法,将原用一句唱词的句幅,被句摊成二句或三句唱词,而且句逗分明,字准腔顺。                 
          一一接自《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江苏卷》’’ 人物介绍’’p2154
        8丶[张月娥] 嗓子音域宽,高音突出,音色细而圆,真假声并用,转換自如,他的唱腔格调鲜明,具有高昂丶奔放丶朴素的特点,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并能根据人物感情变化演唱。他善长’’ 堆字’’ 唱法,常把多句唱词连在一起,越唱字堆得越紧,最后用一甩腔把情绪推向顶峰,往往就得到观众热烈掌声。
          一一摘自《江苏戏曲志. 南京卷》p392
          9丶’’ 苏北梅兰芳’’ 一一张月娥,扬剧四大名旦之一,融合’’ 大开口’’ 与’’ 小开口’’ 唱腔,设计出’’ 半句相错’’ 的对唱形式,声色俱佳,在任南京市实验扬剧团团长期间,领导丶创作合唱了《志愿军的未婚妻》 丶《鸿雁传书》等戏。
          一一摘自2003年內蒙古风情网笫三期陆华云所著<艺苑风采>’’ 我国的诸多梅兰芳’’ 一文
        10丶张月娥                1909一一1956
            扬剧演员。原名张文龙,字海清。江苏邗江人。自幼受香火戏熏陶,从师徐云山学戏,工花旦。抗战时期,以其字海清命名的扬剧团辗转于上海丶镇江丶南京丶芜湖丶蚌埠一带演出。其博采众长,融合了’’ 大开口’’ 与’’ 小开口’’ 唱腔,并设计了’’ 半句相错’’ 的对唱形式,得到同行与观众的赞赏。表演中注重人物塑造,声色俱佳。系扬剧界’’ 四大名旦’’ 之一,有’’ 苏北梅兰芳’’ 之称。1949年后,曾任南京市实验扬剧团团长,领导创作丶演出了《枪毙萧月波》 丶《志愿军的末婚妻》 等现代戏,深受好评。与何鹤合编的《鸿雁传书》 一剧,参加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该剧被列为扬剧保留剧目,至今仍广为流传。
          一一知识來源; 刘波主编《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第452页。
          三丶张月娥唱腔曲谱
        (一) 丶大开口曲谱  
        大开口<即香火戏> ,1957年扬州发现了1784年<清乾隆49年>香火戏手抄夲《张郎休妻》足已证明香火戏最迟已存世220多年,作为扬剧组合的重要一方的香火戏,也显示扬剧最迟也存世220多年了。作为香火戏的后起之秀的张月娥,自幼酷爱香火戏,对香火戏情有独钟。他在演出实践中,在著名琴师江腾蛟的指导帮助下,率先采用絲弦伴奏,改变大开口只用锣鼓伴奏的单一做法,两者融洽伴奏使演唱效果特佳,加之夲人唱得自由丶轻松丶悦耳动听,深受观众欢迎。1954年扬剧音乐专家武俊达与扬剧名角张月娥等老艺人对大开口的曲调进行挖掘整理,并按照传统名称录谱。使之成为扬剧曲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张月娥收录敀8只大开口曲谱來看,是目前见到的最多丶最全的,不愧为香火戏的传承人,一代宗师。

 

 
 

 
      

 




(二) 丶扬剧曲谱
        1931年秋,’’大开囗’’<香火戏> 与’ 小开口’’ <花鼓戏> 艺人以’’ 维扬戏’’[后又称’’ 扬州戏’’] 名称挂牌,于上海聚宝楼联合演出《十美图》,自此’’ 大丶小开口’’ 逐渐合流,同时扬州清曲又与之融洽。为此,维扬戏[扬剧] 在沪创建了。张月娥与时俱进,开创维扬戏<扬剧> 新时期。他从舞台演出实践出发,认为要唱好维扬戏必须做到气为音服务丶音为腔服务丶腔为字服务,字为义服务丶义为情服务。演唱技术固然十分重要而’’ 情’’ 乃是演唱的出发点与归宿。他成功地塑造了各种舞台人物形象,在唱腔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得到群众好评。系维扬戏’’ 四大名旦’’ 之首,有’’ 苏北梅兰芳’’ 之称。1951年,著名扬剧音乐专家武俊达丶张震亚丶侯澄阶等到以张月娥为团长的南京市实验扬剧团对扬剧唱腔做系统的记录与整理。从而使张月娥唱腔锦上添花,成为扬剧界的领军人物!
 


       
        

                   


       

                
       (
三)鸿雁传书 曲谱
        张月娥首创的《鸿雁传书 》 于1937年新年在上海演出后,大受群众欢迎。故而在春节期间连续上演两个月,天天客滿,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故而此剧成为张月娥常演的剧目之一。1954年省扬剧团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已定两出戏皆无高秀英。当高秀英首次被选为首屆省人大代表后,急得省剧目审定组拿不出节目给高秀英演,高秀英夲人也急坏了。故与其夫找张月娥求援。张月娥与高秀英夫妇是在 1929手6月在戴荣庆开的虹口’’ 庆升’’ 戏园相识的。戴荣庆特邀’’ 苏北梅兰芳’’ 张月娥唱主旦,邀高玉卿唱小生丶高秀英唱二路旦,共同演出全部《红鬃烈马》 。相识后有缘义结金兰。1941年张月娥成立’’ 海清’’ 维扬剧团到南京立足演出后,曾邀请高秀英夫如随团演出。高秀英1953年调省扬剧团后常去张月娥处走动,关系很好。张月娥得知高秀英的情况后,主动与省剧目审定组联系,商定由张月娥作《鸿雁传书 》专场演出。省文化局及省剧目审定组领导丶南京市文化处副处長萧亦五带处编审科何鹤及艺术科张振亚丶还有省扬剧团辛瑞华副团长和高秀英等参加观看。张月娥与南京市实验扬剧团乐队合作演出。这样,张月娥提供的不仅是一个文字夲,而且是包括曲牌丶表演丶化装等一个完整的演出纪录。演出一结束,掌声不断。当场领导拍板,戏按张月娥建议由高秀英演,何鹤参加剧目整理丶张振亚对曲谱进行记彔整理。在张月娥无私援助下,高秀英在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上一举夺魁丶获演出一等奖,而张月娥也获优秀剧夲奖。这是扬剧界強強合作双赢的典范!扬剧音乐新秀冯成杰说,当我们品味《鸿雁传书 》的字里行间,一板一眼,总能捕抓到张月娥这位素有’’ 苏北梅兰芳’’ 之称,一个’’ 幕表’’ 戏高手的影子。江苏省扬剧团原团长袁振奇在谈《鸿雁传书 》 时说’’ 张月娥的策划丶创意和具有首创性的幕表演出,对后來《鸿雁传书 》 的大功告成,也是功不可破的。张月娥促成了华东会演’’ 鸿雁’’ 飞上了天!’’现将1955年张月娥丶何鹤整理,何鹤执笔,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鸿雁传书 》 剧夲中张振亚记录整理的曲谱双蝴蝶丶剪剪花丶倒板丶滚板丶大陆板等转载如下,让大家欣赏,从而知晓《鸿雁传书 》 的來龙去脉。同时也将60年代末江苏省电台录音的《鸿雁传书 》 选场[原载《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江苏卷》 下载如下,让大家知其发展变化。
 

 




 

 

 

 

 

 

 

 

 

 

 

 

 




 













 
          




                                             








2018年6月18日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