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主题怀念为扬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己逝艺术家。 因资料所限,尚有不少已逝艺术家未能收录,谨致歉意。 欢迎对本版艺术家简介和图片资料提出宝贵意见。 欢迎提供有关艺术家的简介和图片资料。 本版文字资料和图片,部份摘录已出版的报刊书籍,部份选自江...
一、扬剧早期女演员的基本辈分 1925年之前,扬剧的前身维扬大班(大开口)和维扬文戏(小开口)的演员均系男性。 自1925年农历正月十七日起,先后成立了新新社、民鸣社、永乐社,方出现女性扬剧演员。她们是七贞一凤、十香十五玉、八秀四兰、七霞一芳、十二鸾等...
李开敏扬剧的 小窍门 ■金沙人 国粹京剧的形成,扬州功不可没。徽班进京从扬州出发,当时也许没人注意,一干戏班子乘船沿运河而上,车马劳顿,走一路,演一路,吃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京城,后来成为中国戏剧界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由此开始与秦腔、昆曲、汉剧等全国各地剧种切磋竞技,借鉴吸收,融会贯通,自成一派,铸就京...
扬州发布记者 王鑫 王璐 我所做的只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做的事,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诚惶诚恐。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后,市扬剧研究所所长、中国戏剧奖项大满贯得主、一级演员李政成说。 今天上午,第五...
自看了江都电视台播放的综艺节目《明月梳妆台》中潘喜云专集后,总感到虽有省文化厅原厅长王鸿对潘喜云的高度评价,但总的来讲未能翔实地讲出潘喜云为献身扬剧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笔者与潘喜云有特殊关系,一是潘喜云年少时曾与邵恩良丶张月娥像刘关张桃园结义一样义结金兰成为异姓好兄弟,誉称公道三杰,而我是邵恩良的...
扬剧名旦 高秀英 高秀英 ,是著名的扬剧表演艺术家,扬剧高派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的扬剧四秀之一,曾任江苏省扬剧团副团长、江苏剧协副主席、江苏省扬剧研究会会长等,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她的嗓音高亢激昂、宽厚明亮,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演唱吐字清晰、韵...
绘画:庞现青 文:朱运桃、杨威虎 高秀英(19132004年),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工青衣,扬剧高派创始人,扬剧代表曲牌【堆字大陆板】的创造者。生于扬州邗江,14岁入上海扬剧班社永乐社随范春奎学艺,18岁正式挑班于上海、南京、扬州等地演出,为扬剧第二代女演员,20世...
唐麟童~概述 当今扬剧一代大师,海派艺术名伶唐麟童先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家协会第一批会员。祖籍江苏扬州邗江人,1935年出生上海,1948年在上海太原坊剧场拜扬剧通天教主周荣根为师,从事扬剧文艺工作。上海戏剧家协会经常组织戏剧究讨会,同越剧表演艺术...
赵锦珠:女,1934-1996年,江都县邵伯镇崔桥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江都县(现扬州市江都区)优秀秧号歌手。1956年曾与江苏省歌舞团歌唱家雪飞同台演唱秧号子。由她首唱的《十二月想姐》、《望郎》、《莫叫号子冷了台》、《小媳妇苦难挨》、《十二月长工苦》、《叫我来我就来...
扬剧是秉承中国戏曲 唱丶念丶做丶打 的综合性表演为中心的一个大剧种,也是2006年5月20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上述的 唱 ,指旳就是唱腔,通俗地讲就是戏曲演唱艺术。扬剧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专业技能,也形成了一批观众喜...
扬州扬剧网 扬剧戏迷网 联合发布 ★ ★ ★ ★ ★ 关于收集抢救扬剧老磁带的通告 一、...
点赞旦角 李政成 浅谈李政成老师的旦行表演艺术 上海阿丁 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老师应...
情真意切悲王后,义字当先 张爱华 写在张爱华老师与上海扬剧戏迷联欢之后 上海阿丁 应...
闲谈:原扬剧镇扬流派.传承.现状 传承 前几天我有一篇文章首发在扬剧网。不是以一个专...
宁可 张卓南:形神兼备的反一号 宁可 张卓南至今都记得,在戏校学戏时,学员们排的《...
2 第三次古琴打谱会,陈重先生介绍埙,左二为戈弘。 2 戈弘在创作中。 舞台上,光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