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 [音乐] 扬剧曲调大全 日期:2006-07-01 23:06:36 点击:14217 好评:107

    扬剧常用曲牌 梳妆台 (近段时间把曲调详细情况 ,写出来,请关注!) 滚板 快板 新数板 联弹 剪剪花 补岗 探亲 探亲 联弹 大陆板 堆字大陆板 新大陆板 跌断桥 新跌断桥.清板 哭小郎 满江红 银纽丝 银纽丝.清板 银纽索 鲜花调 半鲜花调 汉调 庐江怨 倒板.回龙 一般曲调 知心客 八段锦 虞美人 评调 南无调 双蝴蝶 急急风 九连环 浪淘沙 湘江浪 倒花兰 哈哈调 玉美珍 刮地风 莲花调 莲花落 小上坟 吟诗调 四季相思 妓女告状 螃蟹歌 南调 新南调.联弹 侉侉调 杨柳青 春调 十杯酒 青阳扇 ...

  • [报刊专著] 镇江扬剧风格艺术及其他 日期:2006-07-01 23:04:39 点击:1439 好评:6

    镇江扬剧风格艺术及其他 王弘 (一) 镇江是扬剧发源地之一。本世纪初,镇江“花鼓”艺人首先将用丝弦伴奏的花鼓戏搬上舞台公演,在演出中吸收“清曲”的演唱剧目和曲调,初步形成扬剧“小开口”的雏形。二十年代,“小开口”和“大开口”均进入上海等大城市.它们在相互的艺术交流以及互借演员参加的演出中相互影响,也称为“维扬文戏”。到三十年代,香火、花鼓、清曲三方面艺人,通过艺术实践全面地、大规模地合流,至此,维扬文戏——也就是后来的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了。 扬剧的形成过程决定其总体艺术风格是俗中显雅,粗犷包合细柔...

  • [传承谱系] 仪征的崔氏父子和扬剧 日期:2006-07-01 23:04:06 点击:4399 好评:37

    崔氏父子和扬剧 康业龙 观代扬剧的前身称维扬戏。维扬戏又是由“大开口”(香火戏)和“小开口”(扬州清曲和花鼓戏的融合)二十年代未期在上海融合发展而成的,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在扬剧形成、发展过程中,崔少华及其长子崔东升、次子崔鸿声和三子崔南笙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崔少华老先生是扬剧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维扬戏的泰斗。崔东升演技卓绝,有“活济公”和“活关公”之美称;崔鸿声和崔南笙擅长文武小生,均为著名演员。 维扬戏先驱崔少华 崔少华原名崔长荣(崔家原姓“雎”),祖居仪征朴席乡三益衬木匠桥(今属十二圩镇)。生...

  • [人物传] 《扬剧名旦高秀英》老戏新唱之“断太后” 日期:2006-07-01 23:03:29 点击:2598 好评:10

    把握好李后的负责性格 《断太后》原为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中之一折,是从京剧移植过来的,但经过扬剧老艺人几十年的再度创造,使这出折子戏富有了自己剧种的特色,成为扬剧的传统剧目之一。一九六二年,我们对剧本又重新进行了整理,剔除了封建性糟粕,保留了扬剧的特色,进行了充实加工,使之更丰富,更合情理了。整理后,由我扮演李后,这么长时间的演出实践,正是我不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提高表演艺术的过程。这里,谈谈自己扮演这一角色的点滴体会。 这折戏中的李后,是一个不易掌握的艺术形象。她蒙冤受屈,流落陈州后,被范仲华收认为义...

  • [人物传] 《扬剧名旦高秀英》老戏新唱之“鸿雁传书” 日期:2006-07-01 23:02:13 点击:3064 好评:18

    《老戏新唱》 高秀英 (董旦新 整理) 《鸿雁传书》和《断太后》两折戏,是我在建国后三十年来经常上演的剧目。这两出折子戏,虽然在解放前我也经常演出,但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剧本到表演必须进行重新整理加工。对我来说,每整理、排演一出戏,都是一次在保留原来剧种表演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度创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新的艺术创造。我要求自己老戏要新唱,唱出新的水平。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和演出实践,使我对戏中所扮演的人物,逐渐加深了理解,并重新作了处理,积累了一些体会。这里仅就我如何扮演《鸿雁传书》中之王宝钏和《...

  • [人物传] 《扬剧名旦高秀英》评介文章 日期:2006-07-01 23:01:37 点击:1808 好评:8

    附录 评介、自述高秀英表演艺术的文章 《三观扬剧一得》 戴不凡 (原载1959年第16期《戏剧报》) 有些戏的故事,殊难理喻。扬剧《鸿雁传书》,写王宝钏请鸿雁传书给征西的薛平贵,事情看来颇为荒唐。鸿雁何知,怎会听王宝钏的活,乖乖飞落地上?怎知西凉路径?又怎知薛平贵是何人?但是,看了江苏省扬剧团高秀英的表演,不由人不相信,王宝钏的血书,是由这只富有人性的孤雁带给薛平贵去了。 王宝钏一上场,我们就看见她不忘三击掌,宁可挑野菜,已经苦守寒窑十余年,是个贫不失志的妇人。落在此情此景中,她当然更渴望薛郎回来;而且也...

  • [人物传] 《扬剧名旦高秀英》第十八章 高派传人 日期:2006-07-01 23:01:05 点击:2559 好评:19

    十八 高派传人 高秀英到一九八八年已从艺六十三年,在旧社会高派艺术即已形成,但那时她从未收一个徒弟。直到一九五八年,她才第一次收弟子,她就是现在早已为广大杨剧观众熟悉并爱戴的扬州市扬剧团的主要演员李开敏。 李开敏演唱的特点是既师承高派,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其实,这本来就是高秀英所期望的。那么李开敏对高派艺术有哪些发展呢?高秀英演唱的特点是高亢洪亮,吐字清楚,中气足,但李开敏的嗓子却不宜处处向高挑,于是她便在个别特别高音的地方,改往低处唱、另外,她在保持高派唱腔刚劲的同时,又做到了与柔相结合。李开敏今年已近五...

  • [人物传] 《扬剧名旦高秀英》第十七章 退休后的高秀英 日期:2006-07-01 23:00:32 点击:807 好评:12

    十七 退休后的高秀英 一九八七年四月,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高秀英正式办理了退休,但她社会活动仍旧很多。她是扬剧艺术研究会会长,有什么活动,她要参加。省戏剧家协会有什么活动,她也要参加,因为她曾是省剧协副主席。八八年,文艺界搞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她是中级评委会委员,又要参加许多会议。外省有时举行活动,只要与扬剧有关的,都会请她出席,因为她是整个扬剧界公认的代表人物。例如去年春天,上海发起的两省(安徽、江苏)一市(上海)的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从初试到复赛、决赛,前后历时几个月,她都不辞辛劳地赶到上海去指导。 ...

  • [人物传] 《扬剧名旦高秀英》第十六章 人虽暮年 壮心不已 日期:2006-07-01 23:00:01 点击:1298 好评:12

    十六 人虽暮年 壮心不已 高秀英今年七十七岁,十三年前已六十五,作为一个女演员,早就应该退出艺术舞台了,但她人虽暮年,壮心不已,一直还在发挥余热。 时刻为观众 高秀英并不晓得什么观众学,也不晓得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的理论,但她在舞台上和生活中深信演员离开了观众,艺术生命必然窒息与枯竭,所以,六十年来,她总是时刻与观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前面我曾介绍过五、六十年代上山下乡演出时,不管路过哪里,只要观众希望她唱一段,她总是有求必应。戏演完了,观众潮水般地拥向台上,要一睹她的芳容,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满足观众的要求,...

  • [人物传] 《扬剧名旦高秀英》第十五章 牛棚生活 日期:2006-07-01 22:59:29 点击:788 好评:6

    十五 牛棚生活 一九六七年的元宵节,高秀英一家正兴致勃勃地打算吃过元宵就去夫子庙看灯的当儿,突然闯进来十多个“造反”小将抄家,什么子女幼时戴的银镯、银锁片,什么牡丹烟、现金、照片、奖状、全国人大代表证、以前入党时写的申请报告底稿等等,都被他们拿的拿,撕的撕,然后叫高秀英打起背包,押送到团里,打入“牛棚”。当然,这里说的“牛棚”与高秀英小时候做放牛娃住的牛棚是两码事,而是属于政治范畴的“牛鬼蛇神”居住的地方。 省扬剧团在省属剧团中“造反”最早。一九六六年六月九日,“造反”小将就跳上饭堂的桌子,喊出“打倒党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