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扬剧锡剧

时间:2011-09-05 14:02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张强 点击:




扬剧和锡剧都是江苏省的主要剧种

锡剧曾经辉煌过,扬剧也曾有过辉煌

他们都来自民间

他们都有过市场经济带来的低迷

他们也都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振兴

他们都出现了新时代的领军人物,他们都各自造就了一位中国戏曲届的大满贯得主

他们之间,也有着人员配置上的某些相似之处

十锡剧汤达 扬剧杨勇

   他们都是两个剧种现在的希望,他们都有着俊美的扮相,也都有各自领衔的剧目,也都是领导眼中最理想的事业接班人。相比较来说,汤达的锡剧舞台艺术更加优秀,这既得益于锡剧市场较之扬剧市场的广泛,也得益于他自身的更加努力。但是杨勇也有自己的优势,他的扮相即使放眼整个江苏的地方剧种,在同龄演员当中也屈指可数。

   九锡剧卞雁敏 扬剧王苓芬

   她们都离开了舞台,去戏校教学生去了。其实他们都还可以在舞台继续演出,甚至是继续高水平,卞雁敏被誉为沈派最正宗的传人,王苓芬的巅峰时期的声像资料至今仍是经典,她师从扬剧表演艺术家汪琴,所以严格的说是华派弟子,可是她也兼收并蓄了部分高派和前辈李开敏的声腔特色,除了扬剧,在扬州清曲,扬剧地方民歌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与业已转业的戴俊茹并称扬州扬姐妹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享誉扬州一带。她的华派艺术和部分高派经典唱段,比之现存的扬剧演员,也丝毫不会处于下风。我曾经听过她在上海戏校执教期间唱过的一段鸿雁传书,其实她依旧可以进行一线演出,可是由于一些各人原因加之某些谣传的江湖恩怨,她选择了离开。同样,卞雁敏也是如此,如果要找一个可以称之为理由的理由,那就是她的扮相。

 八 锡剧潘佩琼 扬剧陈俊

   他们都不属于现在,其实他们具有成为一名戏剧明星甚至是梅花奖演员的任何条件。可能就是偏爱酒精,所以现在都少了舞台演出。巅峰时期的潘佩琼,可以比肩小王彬彬,将彬彬腔演绎到出神入化的程度。甚至某些人可以豪言,其超出周东亮的部分可以用档次来衡量,他是属于锡剧的奇葩。巅峰时期的陈俊,可以把邓炳如演绎的无懈可击。我看过和听过其他的“邓炳如”也不在少数,有扬剧前辈周小培崔南笙刘葆元等,也有现在的周斌游庆芳等,也包括其他部分幕表戏演员。我想除了周小培,没有人敢说他的邓炳如可以超过陈俊。就《恩仇记》和邓炳如这个角色来说,我肤浅的认识是,首先,散花的确好唱,但不是说散花就能唱好,其次,洋洋洒洒不是说就可以随心所欲。所以,邓炳如这个角色是扬剧中一个很有学问,也很值得研究,也不容易演好的角色。陈俊的代表性剧目还有《赵五娘》黄梅版的《梁祝》和《莲花庵》《玉蜻蜓》《秦香莲》等等。最近的舞台演出不是很多,在一些零星的唱段中,依旧可见其纯正的扬剧唱腔。当然,江苏省扬剧团的缪勇团长也在《赵五娘-扫松下书》的折子戏中有过高难度的堆字大陆的精彩表演。潘佩琼和陈俊,二人都不属于现在的舞台。当然,现在各自剧种中的一号小生有着更加全面的表演。

七锡剧黄静慧 扬剧徐秀芳

   之所以说他们有相似之处,主要是他们现在的身份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以及对各自剧种的声腔贡献。黄静慧在无锡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也获得了无锡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颁发的各项荣誉,同样在扬剧届的女演员中,只有徐秀芳可以与之相提并论。黄静慧也在锡剧戏迷翘首企盼中加冕了第24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加之已经获得的文华表演奖,其在锡剧届所或的大奖数目仅次于周东亮,同样,徐秀芳是扬剧届的首朵梅花,相继吸收了扬剧华派和高派的精华,并演绎出了她自己的高派代表性剧目。另外,他们都在声乐领域有所贡献,徐秀芳将科学发声法和民族声乐的唱法引入扬剧,其全新创作的扬剧戏歌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黄静慧则由于独唱《茉莉花》获得了文华奖,另外她还获得了声乐类的研究生学历,是可谓科班出生。

 

六锡剧董云华 扬剧孙爱民

   这是两位美女,也是在这个年龄段里各自剧种的当家花旦。两位都会演出让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属于董云华的霍定金,这是属于孙爱民的赵五娘。此外,除了对旦角艺术的悉心研究,为了各自演出的需要,她们的反串的水准也可以达到高水平。她们都处于艺术生涯的黄金期,且都圆满的完成了领衔的《双珠凤》《珍珠塔》《玉蜻蜓》和《赵五娘》《血冤》等压台剧目。加之一些其他的剧目和折子戏的演出,她们都是这个年龄段里不折不扣的一号人物。或许她们和前辈以及所谓最正统的唱腔有差距,但是其综合实力在当今无人可比。

五锡剧倪同芳 扬剧汪琴

   他们之间最大的相同莫过于那颗同样的热心肠。两位前辈都已经退居二线,可是两人都依旧出现在戏迷的视野中,只要有戏迷和剧团相邀,都会义不容辞的出现。倪同芳甚至亲自主持了其新弟子季春艳在江阴的专场演出,这一需要勇气的做法让人为之尊重和敬仰,同样,扬剧届的老前辈汪琴也是如此,创办过汪琴艺术团,也多次应戏迷相邀,不计报酬的出席各种活动。不管前辈的艺术水准在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这份为锡剧和扬剧付出的心让人最值得感动。

四锡剧张金华 扬剧缪勇

   他们都是剧团领导。此外,二人最大的相同之处则在于舞台艺术本身,他们的唱腔都是高水平的,他们将自身的声腔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省级剧团相比较地方剧团,演出数量会少一些,但是他们并没有由于演出数量的减少而将艺术水准降低,每次演出都是以高水平完成。但是受制于一些其他的因素,他们的行当主要定位在老生,作为地方戏,尤其是江苏省的地方戏,老生的出彩程度会低于小生,所以侯长荣可以号称扬剧第一小生,可以一度呼风唤雨,周东亮可以被尊称锡剧王子,响彻苏锡常和上海地区。但是张金华和缪勇,他们的锡剧和扬剧艺术丝毫不落下风,甚至在某些唱腔环节要比以上两位更加出色,可是受制于一些唱腔和扮相之外的因素,他们没有成为明星中的明星。我个人认为,他们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从艺术本身来说,他们可以获得比现在更加好的成绩和社会地位。

三锡剧王彬彬 扬剧周小培

   他们都是在锡剧和扬剧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彬彬腔是一段神话,也是一段属于所有锡剧人的财富。每个时代都可以有天赋很高的演员,但是王彬彬只有一个,他的艺术不需要任何语言去描述,也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去修饰,锡剧男腔的最高水准的代名词就是彬彬腔,这样形容足矣。同样,周小培先生也为扬剧的男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是勾魂那句唱,书房门前一棵槐”已成为百年扬剧史上的一段佳话。由于周先生梳妆台难度太大加之后辈演员的研究不够,扬剧周派并没有嫡系传人。很多的演员自称是周先生的门徒,也自称自己是周派,但是周先生的单下山只属于周小培一人。从这个方面来说,锡剧要好一些,彬彬腔的代表剧目《珍珠塔》,已有后人达到了彬彬腔所要求的程度,确实做到了薪火相传。另外,他们的艺术在晚年也体现了高水平,周先生80高龄依旧可以彩唱单下山。同样,在王彬彬先生晋九华诞专场演出中,其祖孙三代同唱跌雪的动人场面,更是感动了所有的锡剧观众。

 

二锡剧王兰英 扬剧高秀英 锡剧姚澄 扬剧华素琴

                   锡剧梅兰珍 扬剧李开敏 锡剧沈佩华扬剧李明英

   这是一组锡剧和扬剧的前辈,对待老艺术家必须怀有一颗感恩和敬重之心,他们在艰苦的岁月中创造了无价的艺术,现在的环境要比以前好许多,可是老艺术家的艺术不会因为条件的艰苦而逊色。王兰英和高秀英都是各自剧种中的高亢,花腔和激昂的代表,而且都具有乡土气息,他们所创立的王派和高派,都是首屈一指的派别。前辈姚澄和华素琴,他们的艺术更侧重于对情感的表达,所以更加柔婉,也更加细腻。前辈梅兰珍和李开敏则是综合实力出众的代表,且都来自锡剧和扬剧的发源地。前辈沈佩华和李明英,她们都是戏迷所喜欢的那种演员,通俗的讲就是,他们唱的都实在是太好了。

 

一锡剧周东亮 扬剧李政成

   没有疑问,我会提到这两人。首先,他们都是中国戏曲届的大满贯得主,他们都是各自剧种现在的领军人物。他们都有着所有有利因素的综合,成就了现在的辉煌。他们兴锡剧和兴扬剧的心是不容怀疑,也是不可怀疑的。没有人会比他们更有这个魅力和魄力代表各自的剧种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一样的帅气,一样的有自己的想法,一样的极高社会地位,一样扎实的身段,一样的改革派唱腔。当然,两人也有一些不同。周东亮是老戏新排,造就了新的《珍珠塔》,《双珠凤》,《玉蜻蜓》。而李政成则是新戏新演,演出了《史可法》《女县令》《老板县长》《十把穿金扇》等等。新戏新演是有争议的,在我看来,有些脱离扬剧和扬州方言生活区的东西就不叫扬剧了。这个话题不是本文所述的内容,在此略过。这一看法仅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此外,二人的战略眼光也值得称赞,对于下一代的培养也做得很出色,扬州戏校正是凭借李政成的社会地位,取得了一些成绩,周东亮力推的新人汤达,也在他的庇护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他们两位,我想说的是,的确非常出色,可是如果神话了,那就是错误的。

 

  以上是我对扬剧和锡剧在不成熟的认识之下的些许看法,对于所述的错误和不足,妄请阅者海涵。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1)
78.6%
踩一下
(3)
21.4%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