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闲谈.原镇江扬剧团主胡

时间:2014-11-12 19:05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杨建平 点击:




 

刘湧在演奏中,图片来源:最喜扬州小调)
 

由于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的原因,我对镇江扬剧流派比较了解,对原镇江扬剧团也较熟悉。我很喜爱扬剧的镇江流派,尤其是对镇江流派的主胡伴奏特别欣赏。

 

大家知道镇江流派,大多从“金派梳妆”或是“金派姚腔”上熟悉的。其实,真正的扬剧镇江流派,是一个完整、庞大的艺术体系,绝不是就这两点这么简单。说到镇江流派的主胡伴奏,就想到“金派梳妆”了。有意思的是,就这个简单的曲牌,要演奏出那种纯正的镇江流派风格,并不是简单的事。自“金派梳妆”广泛流传以来,包括很多专业的剧团,都经常用到。但主胡演奏风格,可以这么说,没有任何一家剧团主胡能拉出那种纯正的“金派梳妆”风格。大多是形似,但神却不似!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就拿所有专业剧团来说,主胡琴师基本都是专业的,很多甚至是二胡演奏水准很高的,包括一些演奏家,但为何这一简单的“金派梳妆”曲牌,也演奏不出那种纯正的镇江流派风格?我曾经问过我的好友,原镇扬主胡琴师刘湧,他告诉我一言两语说不清。打个比方:即便其他兄弟剧团的琴师有标准的“金派梳妆”演奏曲谱,即便严格按照标准的弓、指法演奏,也还是不会拉出那种纯正的味道。其内在的原因,是镇江流派演奏,是一个完整、庞大的体系,绝非凭一把主胡就能达到的效果和境界!我深表赞同。

 

这两天我听得最多的,就是网友传来的扬州扬剧网上的三段原镇扬几位演员的唱段。据上传作者介绍,是在一次纪念著名表演艺术家金运贵先生的活动上的录音。这三段分别是《十五贯》(孙静)、《红霞》(赵菊萍)、《孟丽君》(金瓯、李云)。音频资料全部来自上海广播电台,我很喜欢,简直是听不释耳!

 

这两天经过反复听,也询问了一些当事人,基本可以断定,这三个唱段分别由原镇扬两代主胡琴师担纲操琴。《十五贯》(孙静)主胡是张学义,《红霞》(赵菊萍)、《孟丽君》(金瓯、李云)主胡是刘湧。谈到原镇扬三代、几位主胡琴师,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对他们各自的演奏特点也有所了解。

 

原镇扬第一代主胡琴师王少华老先生,是金运贵、筱荣贵等老一辈扬剧演员多年的主胡琴师。可以这么说,基本是王老先生一手缔造并固定了扬剧镇江流派演奏特色,几十年的伴奏生涯,为扬剧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珍贵资料。比较著名的有《乾隆下江南》《梁祝》《二度梅》《珍珠塔》《红霞》等。王老先生由于眼疾,视力几乎为零。就是这样一位可算是盲人琴师,凭着对扬剧的追求和热爱,硬是走出了一条缔造和固定扬剧镇江流派演奏风格的路!老先生是看不了曲谱的,手上过手的整场戏,全都记在他心里。无论背景音乐,还是演员动作、开口唱,老先生无一都是烂熟于心。这在整个扬剧界主胡伴奏,恐怕是极为罕见甚至是唯一的一位。

 

继王先生之后,镇扬相继涌现两位可称为第二代的主胡琴师,分别是张学义、周永明。两位琴师各有特点,周老师演奏中规中矩;而张老师特点就鲜明许多,属于表演型,人来疯,是那种主胡决定乐队的风格。尤其每逢录音,张老师更是浑身来劲。他的特点是手功硬,即兴发挥多,常常不按规矩出牌。他的特点常常体现在“满江”、“梳妆”等曲牌的开头过门和排间间隙过门。尤其遇到大段“梳妆”对唱! 《狸猫换太子》上下本,《美人泪》上下本等,张老师都曾有过精彩演奏。我映像最深的,是大型上下两本《美人泪》。上本中两位老生演员杨小明、吕武云飚戏,有总共六排“梳妆”,我们俗称“背背弓”(4 1弦);下本中金贵芬、葛克英有五排“梳妆”对唱,是“背弓”(1 5弦),张老师的演奏都很精彩。可以这么说,每排之间的间隙过门很少有相同的,这为剧情增色不少! 周永明老师留下的资料并不多,比较著名的,就是扬剧网上那部《包公自责》(也称《包公误断狄龙案》)。

 

在这二位老师之后,镇扬自己又培养了两位年青主胡琴师。一男一女,分别是刘湧、杜曼。这两位是八二年左右同批进的镇扬学馆,都师从王少华老先生。杜曼离团比较早,刘湧在团时间长。 这两位年青琴师结束学馆学业,便正式进入镇扬乐队。我记得两位第一次正式担纲主胡,是《三试浪荡子》,杜曼拉上半场,刘湧拉下半场,那时候指导老师即张学义。杜曼留下的资料不多,比较熟悉的就是八几年大奖赛赵菊萍的《英台自叹》,那届大赛刘湧担纲了金瓯的《黛玉葬花》主胡伴奏。

 

张学义、周永明两位老师和杜曼相继离团后,刘湧成为镇扬唯一的主胡琴师。刘湧年少成名,经过多年的历练,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主胡演奏风格日趋鲜明,完整地继承和发扬了镇扬流派演奏特色,成为当时扬剧界最年轻的市级以上扬剧团主胡琴师。刘湧老师在近三十年的扬剧主胡演奏生涯中,也留下了大量的好作品,例如:《包公泪》、《娇妻告夫》、《三请樊梨花》、《殷小姐娶妻》、《江上花烛》、《芙蓉花仙》、《情网血》等新编古装戏。后期重排演的《孟姜女》、《方卿羞姑》、《二度梅》等经典剧目,也有他的精彩主胡演绎。扬剧网上流传甚广的《雷打张继保》、《三试浪荡子》,即是他的作品。后期刘湧老师又师从原省扬剧团主胡、著名琴师、国际知名胡琴演奏家卢小杰先生,得到了卢老师的悉心指点,尤其是二胡独奏方面的造诣有了明显质的提高。离开镇扬后,刘湧老师现在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担任民族器乐二胡客座教授,扬州市民族乐团二胡首席。从而成功转型,成为一位出色的青年二胡演奏家。

 

除了以上的几位镇扬主胡琴师,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有一段时期,杨小明老师也短暂代过乐队主胡伴奏,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胡琴师。

 

 (镇江扬剧团82届部分演员2013年在扬州的聚会,照片来源:最喜扬州小调。后排左起:刘长毅、龚正胜、刘湧、王文军、李刚。前排左起:金瓯、赵菊萍、杜曼、刘芳、黄建芸、汪燕。)

(原镇扬八二届扬剧班学员当时的一次唱听课,照片来源:最喜扬州小调。左图指导老师筱荣贵,右图指导老师李虹;二胡伴奏刘湧。)
 

再扯些题外话吧。在扬剧非遗项目保护方面,扬州要比镇江更出色。镇扬已经消亡,或是已经名存实亡。由于种种原因,原镇扬解散,并入了镇江艺术剧院,原镇扬的绝大多数演员、乐队成员,转业的转业,退的退,有的辗转他乡,不再从事扬剧表演或演奏。现在看来,镇江相关主管部门在当初确实是一种短视行为,损失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剧团,或是一些演员、演奏人才,而是由百年堆砌而成的整个扬剧镇江流派!

 

而相比而言,扬州在这方面却下了很大的力气,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并已开始取得成效。例如:艺校开办了专业的扬剧班,学员毕业后,又被送到国戏继续本科深造;扬剧进校园、扬剧进课堂、周周看扬剧;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塑造了一批精品剧目,推出了一代扬剧新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李政成,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通过这位扬剧王子的偶像效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爱扬剧,迷上扬剧;李政成老师就任扬州艺校校长后,在他的力主之下,扬州艺校今年前些时候又聘请了卢小杰先生,担任学校民族器乐学科带头人。今年暑期,艺校又新开了一届扬剧班,招收了一批扬剧新苗。卢小杰先生的到来,相信今年暑期新招的这届扬剧班学员,一定也会在扬剧表演和器乐演奏上受益匪浅。这对扬剧保护和扬剧演奏的挖掘整理,也是一件很好、很有意义的事情!

 

(卢小杰2014年11月在扬州艺校指导小学员们,照片来源:李政成微信)
 

作为一个多年的扬剧戏迷,一个钟情扬剧镇江流派的扬州人,我深深地为传统文化、为扬剧镇江流派感到惋惜。扬州在扬剧非遗项目保护方面的举措和取得的一些有效经验,我觉得很值得镇江有关方面深思和借鉴。扬剧镇江流派,在整个扬剧体系、整个扬剧史上,占有举重无比的地位。可以这么说,各地大多数扬剧流派,多多少少都是潜移默化受镇江流派的影响。如果镇江能够痛定思痛,重新拿出有力的举措,重新召回老的镇江扬剧人,花大力气重新开始培养一批扬剧新人,韬光养晦,假以时日,重振扬剧镇江流派,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如果是那样的话,不仅又可以使扬剧呈现往日百花齐放的局面,也是所有扬剧人、扬剧戏迷所乐意看到的。(完)

----------------------------------------------------------------------------------------------

(编辑注: )

作者:杨建平,新浪微博:最喜扬州小调。扬州人,一个多年的扬剧戏迷。祖父杨紫成,原镇江曲艺团老扬州评话艺人,代表作《绿牡丹》;叔父杨小明,原镇江扬剧团著名老生演员,代表作《包公自责》、《方卿羞姑》等。杨先生近期为本文的撰写多方定夺考证,亲自向杨小明、卢小杰、刘湧等人求证。还提供珍藏多年的原镇江扬剧团宝贵录音资料,扬剧网将于近日上传,并衷心向杨先生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颜岭)
顶一下
(62)
93.9%
踩一下
(4)
6.1%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