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角 老艺人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群英荟萃 > 名家名角 > 名家名角 >

李开敏

时间:2010-11-05 12:49来源: 扬州扬剧网 作者:yangju 点击:
原始图片 上一张 下一张 自动 / 暂停播放 【提供、修改个人简历】

 

李开敏,1939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中共党员,历任邗江县人大代表、扬州市人民代表、扬州市政协常委、中共江苏八大代表、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剧传承人。
李开敏,1953年学艺,1956年进江苏省戏校进修,工青衣,闺门旦,她是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英的开山弟子,她成名早,扬名长,在观众中享有盛誉,被上海观众誉为“维扬正宗之花”。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扬剧演员中的佼佼者。七十多年人生岁月,五十余年演艺生涯,春华秋实,靠勤奋走出一路辉煌,她和高秀英,一对师徒两代名旦,唱红了扬剧半个天空。原江苏省文化厅长王鸿书赠题词:“高派艺术杰出传人,扬剧唱腔优秀代表。”非常恰当地评价了她的艺术成就。
她精心塑造的陈妙常(《玉簪记》)、三圣母(《宝莲灯》)、李香君(《新桃花扇》)、白素贞(《白蛇传》)、秦香莲(《秦香莲》)、赵锦棠(《婆媳泪》)、韩素娘(《血冤》)、汪志贞(《玉蜻蜓》)、孟丽君(《孟丽君》)、胡素芳(《夺印》)、杨开慧(《蝶恋花》)、火乡长(《皮九辣子》等给观众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她主唱主演录制的扬剧音像制品,有数十个品种近百万盒(片),畅销市场,特别是境外的扬州籍侨胞,得到她的碟片如获至宝,乡音燃乡情,中国心贴得更紧。
李开敏的表演朴实大气,含蓄深沉,华彩中见自然清新,平淡中见奇崛高妙。如她在《血冤》中塑造的韩素娘是一个蒙冤受辱《不日便是刀下鬼》的悲剧形象。在《探监》一场,韩素娘身受重刑,伤痕累累,而面对前来探监的姑母,却无以言说,她运用上下翻飞的双水袖、细密的跪步、扑向亲人,然后山洪瀑发般的以“字字血声声泪”的唱腔,倾诉出一个弱者的悲鸣。韩素娘的成功塑造,获第三届江苏省戏剧百花优秀表演奖。
李开敏的唱腔婉转柔美,甜润隽永,声情并茂,圈外迷李腔者众,圈内学李腔者多,就连某些歧视扬剧的外乡人,听了李腔也被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改变了观点。李腔瑰丽多姿,色彩纷呈,表现在她所扮演的不同人物身上,或酸楚凄凉,或热情奔放,或情意绵绵,或悲愤感伤,均是人物心声的外泄。许多脍炙人口的段子如《鸿雁传书》、《劝娘娘》、《算粮》、《古道别》、《向朝阳》、《看灯》、《小小仙鹤》、《凤花雪月》等已成传唱经典。因她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唱腔造诣,获“1992年中国金唱片奖”。这是扬剧的唯一。
在戏剧界表演艺术家不泛其人,但能独创流派的却是凤毛麟角。李开敏是能取前人之精髓,除前人之窠臼,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扬剧歌者,有人说她的唱腔特色鲜明,学者众,流传广,“李派”已客观形成,是不无道理的。
李腔的根基在清曲,她得到清曲大师王万青的亲传,掌握了众多曲牌以及吐字、发声、运气、方法上的要领,李腔的枝繁叶茂,在于她不仅纵向继承高派传统,还虚心学习金派、华派的润腔手法,而且还横向地借鉴京剧、越剧、黄梅戏的创腔技法,加以融合。李腔的葱绿成荫,得益于音乐工作者的介入,她向他们求教,与他们切磋,在实践中总结发扬。
李开敏承前启后,培养了几位高徒,有的已成扬剧舞台的栋梁。退休以后,仍发挥余热,常以抱病之躯到扬剧班课堂传授,忠实地履行非遗传承人的使命。
 

 

20101104扬剧个人简介(邱版)



欢迎演员、戏迷提供本人剧照,请发到邮箱站长邮箱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331)
65.5%
踩一下
(174)
34.5%
------分隔线----------------------------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