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地方戏曲发展八诫

时间:2010-09-05 11:59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朱恒夫 点击:




十多年来,戏曲呈现出一片繁盛的景象:新剧目如雨后春笋,各种汇演接连不断,获奖剧目数不胜数。然而,地方戏曲要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还要做进一步的思考。
     一是不能再抱着政府养起来的念头。历来得到长足发展的艺术,都是由市场推动的。市场兴隆,便会吸引许多有才干的人投身此行,形成竞争的态势,从而促进这一艺术形式的进步。有些濒临消亡的遗产性质的艺术,就是被 “养”起来,也不会有好的前景,因为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很难吸引到一流的艺术人才。
    二是不要将戏曲尤其是地方剧种自视为高雅艺术。现在许多戏曲的从业人员不甘卑下,千方百计地要将戏曲这一草根艺术提升为高雅艺术。时下的一些文人在编剧时,不考虑老百姓的接受能力与审美趣味,主观地将自己所具有的超前的社会理念或者比较深刻的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融入到了剧情或人物形象之中。这确实具有一定思想深度,但是因为内容高深、票价高企,使得这些剧目在获得各类大奖之后,多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三是不要用西方的文艺理论强行规范戏曲。戏曲是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审美特色的一种表演艺术,经过千百年的演出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格。而近年来,一些戏曲编导以西方文艺理论强行改造、规范戏曲。于是,写意变成了写实,程式性的动作变成了生活中的真实动作,时空的不确定性因为有了实景而固定不移。结果,戏曲除了保留着剧种的声腔音乐外,基本上“西化”了,丢掉了自己的品格。
    四是不要跟风,不要被大的剧种同化,要保持自己的艺术个性。许多地方剧种自觉地向京剧学习,从剧目、表演、舞美、乐器到剧团管理等等,几乎无一不以京剧为榜样,这对于一些剧种的迅速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在效法的过程中,由于对本剧种的艺术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京剧采取了亦步亦趋的模仿态度。如果地方剧种没有了自己的艺术个性,而艺术水平又赶不上大剧种,将面临发展困境。
    五是不要过多聘请外面的编剧、导演、舞美等人员,必须坚持打造本剧种、本剧团的一流队伍。许多地方戏剧团体,为了获得大奖,不惜重金邀请外来“和尚”加盟,可是得奖的剧目,本剧团原有的人员演不了;演出的艺术水平,本剧团并没有得到多少提高。这就提示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一流人才,地方剧种才能保持长期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一隅走向全国。
    六是考虑问题不要立足于大而全、长而多,剧团人员要精、布景要少、剧目要多,流动面要广。每个剧团应根据自己的演职人员的情况,组建若干个戏班。一般来讲,以不超过20人为宜。在编剧时就应该考虑让演员一人兼任多个角色,上场人员不要过多。现在许多新编剧目的布景,其制作费用动辄上百万,移动起来需要几辆或十几辆卡车来运载,这完全背离了戏曲表演的规律。
    七是不要端着架子,要重视剧种剧目的艺术宣传。戏曲从业人员千万不要以艺术家自居,更不能以高雅艺术的大师自居,要把自己看作是生产艺术产品的普通人,而这种艺术产品也有和其他产品一样的商业属性,只有销售给广大的观众,你的生产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八是政府不要把地方戏看作是自己的财政负担。戏曲演出单位转企的目的是振兴戏曲,让戏曲获得新的旺盛的生命力。各地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从财政收入中切割出一块,建立一个文艺发展基金会,用于扶持本地的包括戏曲在内的艺术事业。用项目制的形式,鼓励新剧目的排演与艺术质量较高的剧目的演出。
    (作者朱恒夫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