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 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人物传 >

“够味”的戏剧名角:以神运形

时间:2010-08-25 09:19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朱福火圭 点击:




     前几天在街上漫步,在一个串风的巷口,听到两个人在闲聊,一个说:“从前看周小培他们的戏多够味……”周小培是过去的扬剧演员,估计他们是扬剧的老观众,而且是老派,对过去的扬剧名角很为怀念。  已记不清什么时候看戏的了。年轻时确是看了不少戏,什么剧种都有,名家时有见识。因为是近水楼台,当然以扬剧为多,至今还能记得许多演员的名字,不仅看他们的戏,且多有近距离的接触,见面很感亲切,谈观感也就十分随便。潘喜云在扬剧界资格老,好像演出不太多。他的名作,是他自编自演的七侠五义中的《欧阳德》,以大旱烟袋作武器,很有特色;周小培演须生,唱做稳健,很有正宗的气派;高秀英演青衣,嗓子高扬而甜润,一曲《鸿雁传书》已成扬剧经典;石玉芳戏路宽,嗓音浑圆,一出《斩经堂》(《吴汉杀妻》),很为酣畅;王秀兰在《百岁挂帅》(原名《十二寡妇征西》)中饰佘太君,气度雍容大方,不下于京剧中的名老旦;华素琴演穆桂英,唱腔如行云流水,身段做功恰到好处;陈金奎以武生见长……这些演员都自成风格,所以至今仍脍炙人口。
  现在新秀涌现,颇露头角,是剧种后继有人的令人欣慰的气象。他们正在成长中,艺术之路还长,人们或许认为他们还不够味,是很正常的现象。
  我想起裘盛戎在扬州演《盗御马》中的窦尔墩的情景。似乎与角色不合,裘的身材瘦小,但举止动作纵横开阖,气势非凡,使你忘记了他是裘盛戎。他演姚期,把稳重如山和谨小慎微结合得严丝合缝,使你忘记了此人曾演过窦尔墩。据与他同台的女演员回忆,当贵妃娘娘向他敬酒时,他连连低声说:“不敢,不敢。”这是台词中没有的,也不是说给对方听的,观众根本就听不到,乃是自然而生。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了。
  还记得周信芳上世纪50年代在扬州文化宫演《宋士杰》,宋出场是无事上街闲逛,未出场前,周就坐在出口的衣箱上,不与任何人交谈,闭着眼摇动手中的折扇,未出场已进入角色,出场锣鼓一起,他便悠然而起,从容而出,潇洒自如极了。这使我想起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有个淮剧团在小东门大会堂演《打金枝》,男女主角即驸马和公主在后台吵架,骂得不堪入耳,该出场时上场说唱几句,回到后台再骂,其时我在后台玩,乃亲身见闻。这样的演员的修养,可想而知。
  周先生在扬州时,曾坐船游瘦西湖,当时湖上有人撒网打鱼。周先生停止了谈话,很专注地看打鱼,并用手比划着。后来他对同船的人说:我们演了多少年的《打渔杀家》,今天才知道撒网应该是这个样子。其观察生活精细如此。
  一次荀慧生在大会堂演《红娘》。荀的年龄已较大,身材又高又胖,束着的腰带掩不住鼓起的肚子。一出场,我就觉得红娘不是这个样子,耐着性子看下去。轻盈的腰鼓,敏捷的动作,灵动的反应,我忘记了这是荀慧生,觉得红娘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以神运形,其妙如是。
  还有一次,上海人艺在文化宫演《日出》。在座谈会上,有人称赞演配角潘月亭的演员很到位。那位演员说,我在台上的一举一动,是为她(指演陈白露的女演员)服务的,我要准确地控制这一点,不能由我尽情发挥,人家看整台的戏好不好,不光是看我个人,你注意我的表演,说明我演得不好。这使我想起一位合唱指挥家的话,再好的独唱演员,不能做我的合唱演员。这里面大有讲究。
  草根的闲谈评论,引起我拉杂写下了这些,或可供新秀参考。

信息来源:扬州扬剧网 http://www.yangju.cn/-扬剧论坛 http://bbs.yangju.cn
原文链接:http://bbs.yangju.cn/thread-8838-1-1.html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