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人物传 表演 扬剧唱词老资料馆 扬剧论文 报刊专著 舞台艺术 导演 传承谱系 行话习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考 > 老资料馆 >

1963年3月扬剧《雷锋》公演 场场爆满

时间:2012-03-05 18:53来源:未知 作者:汤玉祥 点击: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几天,雷锋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深深打动了扬州文化人韦人。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创作了大型扬剧《雷锋》;当月底,由当时的扬州市人民扬剧团公演,后来还远赴上海演出。

  据悉,这也是最早将雷锋的故事搬上戏曲舞台之举。

  群众演员 49年后,仍记得唱词

  当年,从扬州地区文化艺术学校分配到扬州市人民扬剧团,15岁的刘金辉正好参加了扬剧《雷锋》的排演。他与很多同学一样,做群众演员。

  虽然已过去了49年,但刘金辉依然记得好多唱词。据介绍,雷锋的童年很苦,替地主做长工,饥寒交迫。剧本中写道:“北风吹,大雪飞,冻得我双手直打颤。那一边,东家住在高楼上,酒醉肴饱把雪赏;我这里,日间同猪食,夜间伴猪眠,有谁温暖有谁怜?”

  解放后,雷锋参军时,乡亲们无不为之高兴。当乡亲们送行时,剧本中写道:“大雪纷纷下,心中暖洋洋,伟大的党啊伟大的党,你真像太阳,是您把这孤苦的孩子来培养,使他懂得怎么生活,使他明确了方向。”

  当年盛况 场场爆满,还赴沪演出

  虽然是群众演员,刘金辉当时正处于好学且记性好的年龄,因此,很多细节至今仍记忆犹新。

  据刘金辉介绍,扬剧《雷锋》,唱腔当然是扬剧,但前奏曲及伴奏曲都是使用的《我是一个兵》,十分动人心弦。当年3月底,扬剧《雷锋》在甘泉路大会堂(后来的娱乐城)公演时,场场爆满,轰动了扬城。后来应上海有关方面的邀请,扬剧《雷锋》还在上海黄埔剧场、国光剧院等地演出,深受上海扬剧爱好者的喜爱。

  刘金辉说,当年扬剧《雷锋》中雷锋的扮演者,是20岁左右的张荫荣,其个头也不高,与雷锋有点貌似。扬剧《雷锋》故事脉络,也是从童年演到其因公殉职。后来电影《雷锋》公映时,他发现与当年扬剧《雷锋》在故事发展的脉络上也差不多。

  编剧韦人 试写一场后,一气呵成

  扬剧《雷锋》的编剧是当年任扬州市文化处副处长的韦人。

  昨天,记者通过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预约采访其父韦人。当记者与韦老通电话时,他称因身体不适要去住院,不太方便。但记者提出想了解当年扬剧《雷锋》的情况时,韦老还是坚持与记者在电话中聊了几句。

  据韦老介绍,当年看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并从报刊上看到雷锋的先进事迹后,他热血沸腾,萌生了创作剧本的欲望,并设想用扬剧来塑造雷锋的形象。他先写了第一场,领导及剧团方面很满意,觉得效果非常好,他于是一气呵成写完了全场。

  创造第一 最早将“雷锋”搬上舞台

  韦明铧告诉记者,从他平时与父亲的交流及现有资料可以看出,当年扬州市人民扬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扬剧《雷锋》,张青萍、金铸任导演,

  1963年3月31日起在扬州上演,这也是最早将雷锋的故事搬上戏曲舞台之举。

  韦明铧说,在当年古装扬剧盛行舞台的情况下,现代剧《雷锋》让人感到了新鲜与惊喜。当时,全国人民绝大多数是从报刊上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而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来演绎雷锋故事,更有利于将雷锋故事深入人心。

  对于韦人来说,扬剧《雷锋》既令他感到自豪又感到遗憾。据韦明铧介绍,扬剧《雷锋》公演后,收到相当好的社会效果,他父亲直到晚年还觉得该剧本最得意,但由于当年的扬剧《雷锋》剧本是油印的,数量很少,连他父亲也没有保留一本下来,成为憾事。前几年,他曾发现一本扬剧《雷锋》的剧情说明书,也没有机会收藏下来。

  不过,对于当年的群众演员刘金辉来说,能参加扬剧《雷锋》的演出,不管角色大小,一样感到自豪。刘金辉告诉记者,每年3月5日,他都会回忆起当年的演出情景,觉得要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8)
94.7%
踩一下
(1)
5.3%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