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 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扬剧动态 >
  • [扬剧动态] 应重视对“软文化遗产”的保护 日期:2006-07-07 10:15:01 点击:212 好评:0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前,各地都公布了大批明令需保护的文化遗产,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而且就已经被认定的大批世界级、国家级、地区级文化遗产来说,保护工作的力度是大的,措施是有效的,资金投入是比较多的,成绩也是喜人的。 不过,就全国范围看,目前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还不够平衡,对文化遗产中的物质性遗产如革命遗址遗迹、名人故居、长城、古建筑、古村落民居、古桥、古寺庙、古遗址、古墓乃至古树、古籍等,保护的措施都很得力,而对非物...

  • [扬剧动态] 文化局开展“走门串户,联系群众”活动 日期:2006-07-06 23:32:16 点击:178 好评:0

    ...

  • [扬剧动态] “扬剧星·迷大联欢”演唱会热报中 日期:2006-07-04 19:03:01 点击:551 好评:-2

    在扬州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扬剧申遗获得成功,扬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为弘扬地方文化,振兴扬剧艺术,增进演员、戏迷间的交流,扬州市扬剧团研究决定,于今年金秋时节举办“扬剧星.迷大联欢(暂定)”。 报名于 7月14日 截止,有意参加活动的戏迷请抓紧时间报名。为便于管理,方便统计,报名方式以短信或网上报名为主,谢绝其他任何方式的委托报名,请相互转告。 电话报名 :13912125156(汤先生)最好短信报名,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曲目、联系电话。 网站报...

  • [扬剧动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域名注册不足三成 日期:2006-07-03 20:23:47 点击:183 好评:0

    ?日前,记者经过搜索发现,在北京市已经申报成功的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仅有不足三成的“非遗”“中文.cn”域名得到有效注册,余下的均处于“待嫁”之中。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近期将重视这方面的注册工作。 ??◆现状??重申报,轻网络保护 ??据了解,在国务院公布了的首批518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智化寺京音乐、昆曲和京剧等13个项目最终成功入围,它们体现着老北京的风情,深受人们喜爱。然而现在,这些“京味”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要面临“中文.cn”域名缺失的尴尬,抖空...

  • [扬剧动态] 文化部优化演出市场环境 日期:2006-07-03 20:14:44 点击:227 好评:0

    文化部6月22日出台了《关于完善审批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该通知将进一步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增强演出场所活力,降低演出经营成本,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促进演出市场格局的调整。 部分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可以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通知》规定,从事京剧、昆曲、地方戏曲、曲艺、儿童剧、杂技、木偶剧、皮影戏和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等各民族或者地方特色艺术表演项目,歌剧、舞剧、芭蕾舞、交响乐、话剧等艺术表演项目,可以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向文化主管部门申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这就意味着,在市场准入环节,这些民营文艺...

  • [扬剧动态] 06年7月:扬剧《情定关山》 日期:2006-07-03 20:12:11 点击:268 好评:0

    ...

  • [扬剧动态] 八桥镇扬剧票友联谊会揭牌 日期:2006-07-03 00:08:00 点击:421 好评:0

    4月28日,高邮市八桥镇扬剧票友联谊会揭牌成立,该镇3000多干群代表欢聚一堂,以剧会友,竞展扬腔扬调才艺,共同见证水乡八桥又一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的诞生。 曾多次被省命名为群众文化先进乡镇的八桥镇,群众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是扬剧传唱在该镇独具特色,平时干群三两小聚哼唱,举家共赏切磋扬剧比比皆是。恒丰、张余、金港等村业余扬剧团队活动内容丰富。镇宣传、文化等部门通过常年举办艺术节,有目的地选拔培养一批扬剧爱好者,镇光明乐队将扬剧列为主打节目出演,迄今八桥镇有数人次在省市级以上扬剧节目参演中获奖。 当天高邮市副市...

  • [扬剧动态] 著名画家、扬剧团名导演李竹邨逝世 日期:2006-06-30 19:03:34 点击:2348 好评:0

    扬州扬剧网消息(东东、汤汤) 曾先后为扬州扬剧团培养了四代名角,有民国十大女画家美誉的市扬剧团第一代著名导演李竹邨先生,因病于2006年6月26日凌晨12:05分在扬州逝世,享年87岁。 李竹邨 先生 ,出身于北京的梨园世家,她是京剧武生泰斗李兰亭的女儿,5岁学画,20多岁在西北作巡展,年青时就有才女之称,30岁左右从军,随后有着近40年的戏剧导演生涯。退休后,李 先生 老当益壮重拾画笔,每日临池不...

  • [扬剧动态] 花鼓:市井社会的歌舞 日期:2006-06-30 19:03:13 点击:580 好评:0

    扬州花鼓戏是一种载歌载舞、轻松欢乐的表演艺术。清道光、咸丰间扬州有《鼓儿词》云:“描金花鼓两头团,人到求人事事难。手提花鼓上长街,弯腰拾得凤头钗。双凤翩跹钗落股,要随阿姨打花鼓。”就是说的扬州花鼓沿街卖艺的情景。扬州花鼓中早有人物角色出现。例如《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扬州花鼓,扮昭君、渔婆之类,皆男子为之。”扬州花鼓之发展为花鼓戏,当在乾隆年间。钱学纶《语新》云:“花鼓戏不知起于何时,其初乞丐为之。今沿城乡搭棚唱演……或曰兴将二十余年。”扬州人好花鼓戏,所以间有外地花鼓戏艺人来扬州者,如西溪山人《吴门画舫...

  • [扬剧动态] 香火戏:古代傩戏的遗存 日期:2006-06-30 19:02:54 点击:619 好评:0

    香火戏是古代“乡人傩”之流亚,实为一种粗犷的歌舞和武术。扬州的香火戏就是古代的傩与巫。扬州民间有好祭祀的风习,所以巫和优常常合而为一。清人黄惺庵《望江南百调》咏道:“扬州好,古礼有乡傩。面目乔装神鬼态,衣裙跳唱女娘歌。逐疫竟如何?”所谓“面目乔装神鬼态,衣裙跳唱女娘歌”,表明“乡傩”的祭祀活动已具有戏曲化的特征。自乾隆以来,扬州香火戏艺人一直在活动,并保持着巫和优的双重身份。据薛福成《庸庵笔记》记载,道光末年,扬州盐商有家婢为魅所扰,设法驱之,皆不灵验。于是有人献计,用名优伶四人扮成王灵官、温元帅、赵元坛...

  • 首页
  • 上一页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下一页
  • 末页
  • 140139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