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 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扬剧动态 >

“小鬼当家”《百岁挂帅》新排

时间:2012-03-05 18:29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王鑫 点击:




作为扬剧经典之作的《百岁挂帅》,1959年进京汇演就曾引起轰动,1984年重排,也是红遍大江南北。时隔28年,扬州再次重排《百岁挂帅》,而这次,担纲重排重任的,是扬剧班的新苗们——
“小鬼当家”《百岁挂帅》新排
 
 
 
《百岁挂帅》剧照
《百岁挂帅》正在排练 程曦 摄
扬剧经典之作《百岁挂帅》剧照
 
正在排练的扬剧班学员 程曦 摄
 

  编者按

  《百岁挂帅》是传统扬剧的经典之作。1959年进京汇演,引起轰动。拍成电影,全国瞩目,那一声震慑三军的呐喊,至今还在老戏迷耳边回荡。随后,1984年版的《百岁挂帅》,同样红遍大江南北。如今,扬州艺校“扬剧班”的学员们,再次披挂上阵,排演《百岁挂帅》。这些孩子是否能够重现经典辉煌?新排《百岁挂帅》又有何亮点?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排练规模

  扬剧班40个学员全部登台亮相

  在这部《百岁挂帅》中,全部扬剧班的40个学员,都会登台亮相,甚至还要借用其他班级的学生。“这可是一出大戏,每个女将面前,都要有几个军士。在两军交战时,更要有千军万马的阵容出场。”所以,20名男生在演完上半场后,就要迅速换装,投身“沙场”。女将们也要从头到尾,一场不落。

  和之前两版《百岁挂帅》相比,这版《百岁挂帅》在编排上,明显增加了武戏的分量,“这批孩子的身段武功,基础都很好,所以安排了很多武戏,让他们可以施展身手,这样也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看上去格外热闹好看。”

  而在道具、舞美上,这版《百岁挂帅》的各项配备,明显要强于前两版。“我们已经向上海戏剧服装厂下了订单,那些主要女将的行头,每套都是超过1万元。要求都是手工缝制的,要在每个细节上,都做到尽善尽美。”任惠萍说,“还有舞美,之前两版,舞台布景都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前后两三道大幕,营造出灵堂、战场等场景,现在不一样了,每一次布景的轮换,都会跟着剧情走。既有天波府内的威严肃穆,也有战场上的崇山峻岭,配合起先进的电脑灯光,要让每一位观众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服装、道具、舞美,这些加起来,预计投入就要近百万。”

  清晨6点,当扬城的上空,尚未亮得通透时,扬剧班的学员们,就起床练功了,一声声清亮的唱腔,在校园里久久回荡。“现在是一天三堂功,一次都不能丢下。”学员游佳琦说道,“进校5年多了,感觉从没这么辛苦过。”

  1

  排练现场

  老主演手把手“薪火相传”

  上午的课,主要是以文课为主。曾在1984年版《百岁挂帅》中出任主演的葛瑞莲王瑞如、张爱萍等人,都会来到学校,给每个学生上小课。“想当年,我们都是1959年版那些主演一对一带出来的,现在我们再带这批学生,有一种薪火相传的责任感。”“穆桂英”王瑞如说道。

  在这版《百岁挂帅》中,“穆桂英”的人选,分别是王紫薇和汪媛,这两位学生,也是本届扬剧班中,较早拔尖的两位。在校期间,就摘得了“小梅花奖”、“红梅奖”,身段武功,都已练得不错。“武戏基础打得不错,现在就是在磨唱腔,因为在《百岁挂帅》中,‘穆桂英’的戏份最重,情感也非常丰富,对婆婆的敬重、对丈夫的担忧、对儿子的呵护,各种情感交织在一个人的内心当中,对演员的表演,有着很大的挑战。”王瑞如说道,“她们现在还是模仿为主,在她们这个年龄,想要完全了解角色内心,还是挺难的。”

  在另外一个教室里,“柴郡主”张爱萍、“七娘”葛瑞莲,也各自在训练着学员。“柴郡主”出身王室,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有一股稳重大气;“七娘”岁数不大,直率爽朗;性格迥异的两人之间,对起话来,自有一番妙趣。两位老师唱一句,学员就跟着学一句。学员跟唱时,两位老师不时起身,站在学员身边,侧耳聆听。“这句要唱得力道重一点,否则就没有那股英气了。”

  《百岁挂帅》是部女人戏,但是男性角色,也不可少。在这部戏中,有三个分量极重的男性角色:宋仁宗、八贤王、范仲华。台词不多,却对整个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和女学员们相比,男学员们的竞争就格外激烈。“20个男生,就分3个主要角色,现在把他们分成好几个组配对,到时候哪一组表现最好,就上哪一组。”指导老师杨国彬介绍道。

  下午,学员们集中到练功房内,勤练武功。男生在武指岳小亭的指点下,不断在地毯上空翻、打旋,用手中的兵器,对打出西征战场上的大漠孤烟。女生们则是扎起大靠,排好队形,手举花枪,疾步行走。老师就站在枪下,不时出言“恐吓”:“谁的枪掉下来砸到我,我可不会轻饶。”

 

  2

  排练进度

  3月底小考,5月对戏6月彩排

  即使是上午在练文戏时,女生们的头顶上,都紧紧缠着一道布条。在戏剧行当中,这叫做“眉毛带”。长期这样缠着,就能把眉毛、眼角“吊”上去,扮演起武将来,自有一番英气流溢在眉眼间。“从现在开始,就要做这样的上台准备了。如果到时候再缠,学员受不了,都会呕吐的。”扬州艺校副校长任惠萍介绍。

  下午武戏排练中,更是少不了磕碰。你的“刀”砍在我的手上,我的“枪”戳到你的腹部,痛得龇牙咧嘴,都是揉一揉,立刻提着兵器再上。大家都知道,时间已经不等人了。

  按照进度表,到3月底,学员们就要进行一次小考,每个角色的唱念做打,就都要拉出一个大致的框架来。4月份进行小型的合成,5月份合样、对戏,6月份就是联排、彩排,直至公演。

  “时间是一天天在流逝,所有老师、学员都很珍惜,毕竟是这些孩子的第一部大戏,难免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发生。”任惠萍说道。

排练规模

  扬剧班40个学员全部登台亮相

  在这部《百岁挂帅》中,全部扬剧班的40个学员,都会登台亮相,甚至还要借用其他班级的学生。“这可是一出大戏,每个女将面前,都要有几个军士。在两军交战时,更要有千军万马的阵容出场。”所以,20名男生在演完上半场后,就要迅速换装,投身“沙场”。女将们也要从头到尾,一场不落。

  和之前两版《百岁挂帅》相比,这版《百岁挂帅》在编排上,明显增加了武戏的份量,“这批孩子的身段武功,基础都很好,所以安排了很多武戏,让他们可以施展身手,这样也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看上去格外热闹好看。”

  而在道具、舞美上,这版《百岁挂帅》的各项配备,明显要强于前两版。“我们已经向上海戏剧服装厂下了订单了,那些主要女将们的行头,每套都是超过1万元。因为要求都是手工缝制的,要在每个细节上,都做到尽善尽美。”任惠萍说,“还有舞美,之前两版,舞台布景都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前后两三道大幕,营造出灵堂、战场等场景,现在不一样了,每一次布景的轮换,都会跟着剧情走。既有天波府内的威严肃穆,也有战场上的丛山峻岭,配合起先进的电脑灯光,要让每一位观众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服装、道具、舞美,这些加起来,预计投入就要近百万。”

  延伸阅读

  扬剧班已开过四届——

  “这批孩子资质最好”

  即将在6月份登场的这版《百岁挂帅》,是作为扬州艺校“扬剧班”毕业汇演的大戏。转眼间,从2007年入学以来,从当初对扬剧艺术的一知半解,到现在在毯子上的飞身如旋,这些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让老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他们尚显幼稚的肩膀上,扛着扬剧沉甸甸的未来。

  “扬州艺校开过4次扬剧班,1981年、1985年、1996年,这是第四届了,从我的感觉上看,这批孩子的条件资质也是最好的。他们受到关注的程度,也是以往几届学生所不可比拟的。首先是政府把打造扬剧班,作为一项扬州文艺的未来工程来抓,几年下来的学费,全部都是由政府买单的,开始是一万一年,现在追加到两万一年。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花在这些学生身上的钱,每年都有好几万。”扬州艺校校长周岳明说道。

  如今,不光是扬州,全国各地都很注重对艺术后备人才的培养。但是,在这几年时间内,在“小梅花奖”、“红梅奖”、央视“快乐戏园”等角逐中,扬州“扬剧班”的学员们纷纷披金挂银,这股来自古城扬州的戏剧新生力量,已经让国内戏剧界为之瞩目。

  “有这样的成果,是因为在这届扬剧班的教学上,并没有局限于扬剧老师,而是在夯实扬剧基础之外,外请了名师传艺,光是‘梅花奖’的演员,就有十位,昆曲、京剧,甚至是秦腔、晋剧,学员们通过接触这些名家,眼界自然拓宽了,艺术修养,也能够步步提升。”周岳明说道,“能够博采众家之长,是这批学员在打基础时最大的优势。接下来,他们进入实习阶段,就要主攻扬剧了。因为所有的剧种,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剧种,归根结底还是在唱腔上。希望他们尽早确立自己的风格,将扬剧艺术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32)
78%
踩一下
(9)
22%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