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 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扬剧动态 >

突围:踏上精品 创新之路

时间:2010-01-13 13:05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秩名 点击:




核心提示

  去年末,大型现代扬剧《县长与老板》作为江苏省唯一代表剧目,在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上,一举摘得“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两个最高奖。近日,《县长与老板》在仪征人民剧场连演多场,开始了全市巡演之路。

  在文化形式多元化的时代,作为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的地方戏曲却日渐式微。如何让“沾染”浓郁地方特色的“小戏”登上大雅之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地方戏曲扬剧能否突出重围,寻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大型现代扬剧《县长与老板》通过新题材和新的舞台表现方式,主动向现代观众靠近,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

  记者 吴涛

  

  上世纪20年代,扬剧从扬州的香火戏和花鼓戏一路走来,走进了大上海,风靡一时。

  今天,大型现代扬剧《县长与老板》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台代表剧目,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上,一举摘得“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两个最高奖。

  一个地方传统剧种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创新发展动力,借首次入围全国戏剧大赛的东风,怀揣找回昔日辉煌的梦想。

  创新永远连接着艺术的现代视野。扬剧,这个流传近百年的地方传统戏曲,在保留“本色”的基础上创新,探索着打通与现代观众的隔阂,主动向现代观众靠近。现代理念和手法让“古老戏曲”呈现出了新的艺术质感和魅力。

  扬剧走进大学校园,千人大礼堂场场爆满

  从一次碰撞看地方戏曲的创新

  【细节】“看你县长一点架子都没有,真像个大明星……”2009年10月14日晚7时,由市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第21届梅花奖得主李政成领衔主演的大型现代扬剧《县长与老板》在扬州大学农学院礼堂开演。

  这是扬剧首次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的时候我心里很忐忑,担心会冷场。”李政成说。

  演出现场的火爆让李政成始料未及。充满现代气息的剧情和演员精彩的表演,让台下的千余名大学生如痴如醉。整场演出掌声、喝彩声不断。“1小时50分钟的戏,几乎没有一个人半途离场。”李政成兴奋地说,“演出结束,许多学生还涌到台上想‘学一手’。”

  【详析】一出地方传统戏曲,为何能在大学校园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与大学生碰撞出如此绚烂的火花?答案是两个字——创新。

  正是因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创新,扬剧《县长与老板》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首先是剧情贴近生活。《县长与老板》是市扬剧团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精心打造的一台现代题材扬剧。故事很简单:21世纪初期,安康县新任县长余启礼为维护该县已倒闭的机械厂下岗职工的权益,坚持自己的原则,面对金钱、美色、亲情,与该县最大企业——天成集团的老板林天成展开较量,刻画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余启礼的艺术形象以及当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与以往的《百岁挂帅》、《史可法》等扬剧‘大剧’不一样,《县长与老板》是以鲜活的现实生活为背景,贴近人物、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所蕴含的题旨极为独到和深刻。”作为该剧的主创与主演,李政成表示。

  其次是舞台表现方式创新。传统扬剧里,演员必须身着各自繁复的行头,动作、表情、语气夸张。而在《县长与老板》的演出中,记者看到,扮相、音乐、舞美、对白、唱腔等都与传统扬剧有诸多不同,许多出彩的表演是以前扬剧舞台很少见过的:演员摒弃了繁复的行头,生活气息浓郁;导演综合运用戏曲、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段,将舞蹈动作融入戏曲的韵律之中;而演员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让观众既能欣赏到传统戏曲的技艺,又惊异于经过精心创造的新表演。再加上强烈的内在节奏、步步推进的故事情节、优美的曲调和精致的舞台设计,牢牢抓住了现场观众的心。

  “对于一个古老的剧种,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李政成说,地方戏曲如果还死抱传统的模式不放,行腔依然一板三眼,慢慢吞吞,自然难以吸引观众眼球。《县长与老板》在保留“本色”的基础上创新,用现代人的眼光和视角编排新剧、创新音乐,增加舞美、灯光等现代元素,适应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如剧中一出擦皮鞋的舞蹈就专门邀请国家一级舞蹈老师操刀,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则担纲整台戏的舞美设计。

  【感言】生活是艺术的最佳土壤,只有将“根”深深扎在时代生活中,扬剧才能在舞台上具有最长久的生命力。

  全国征集剧本并十易其稿

  从一个剧本看扬剧打造精品

  【细节】《县长与老板》剧本是省文化厅“赠送”给市扬剧团的。

  2007年,江苏省文化厅面向全国征集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剧本。《县长与老板》就是参选的246件作品之一,作者是湖南剧作家。“这个剧本当时连三等奖都没能评得上,甚至在优秀奖里都是倒数。随后,省文化厅召开了剧本投排洽谈会,面向全省剧团进行招标,所有获奖投排的剧目将在南京进行评比展演。”李政成说。

  “这个剧本题材、立意都很不错,只要‘深加工’会是一个好剧目。”国家一级编剧徐新华表示。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雕琢和修改,2008年9月,这部现代扬剧《县长与老板》被搬上舞台,观看该剧的省文化厅专家好评如潮。

  【详析】全国专业戏剧编剧人才严重匮乏,扬剧也不例外。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最缺的就是精品剧本。

  《县长与老板》剧本的来源为扬剧创新提供了一条新路:面向全国悬赏征集优秀剧本,整合资源,然后好中选优。《县长与老板》从开始编排到如今呈现到观众眼前,经过了多次修改。“剧本大的改动就有10次之多,小的改动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我们打磨了每一个细节,力求精益求精。”李政成介绍,经导演、演员、作曲等二度创作人员介入后,剧本都会被不同程度地修改,最后展示在观众面前的,便成为编、导、演、音、舞、美等的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在的剧本,已经细分到每一句台词的语气、每一句唱腔的韵味。”

  正是因为丰富了剧本的来源,再加上后期不断打磨,《县长与老板》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魅力。2008年“第31届世界戏剧节”,《县长与老板》荣获创新剧目奖;在“2009年江苏省优秀新剧目评比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一等奖,并成功入选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这是江苏内唯一入选剧目,也是扬剧首次入选“中国戏剧节”。

  【感言】一部优秀作品从创作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很漫长,从孕育到创作、二度创作,再经过不断修改打磨,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精品。就如《天仙配》之于黄梅戏、《花木兰》之于豫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扬剧需要自己的精品,这是扬剧创作繁荣、剧种发展的基本。

  扬剧小学员学习其他剧种优秀表演方式

  从一次探班看扬剧未来活力

  【细节】昨天上午,在扬州“扬剧班”,水袖、跟头、开打……40多名年龄十多岁的小学员正在学习着其他剧种的表演方式。

  “扬剧班”的学员为什么要学习其他剧种的表演方式?“我们希望将其他剧种的长处充实丰富到扬剧中,为我所用。”李政成说,扬剧的发展需要新一代扬剧演员更全面的艺术表演能力。扬剧班邀请了昆曲等多个剧种的优秀演员前来任教,他们都是梅花奖得主。

  【详析】“地方戏就是要多交流多学习,取长补短。”李政成说。

  历史上,四大徽班进京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等创新发展成为京剧;嵊县民歌和余姚秧歌吸收了京剧、绍剧等创新发展成为越剧……地方剧种正是因为如此的交流融通才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扬剧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江都一带的香火戏和花鼓戏,在此基础上,吸收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为地方剧种。其间,还借鉴吸收了京剧、越剧、淮剧及话剧等表演手段,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可以说扬剧从一开始就是不断从不同艺术和文化中吸取营养,推动自身的发展。

  “这是扬剧发展的必然。”一位扬剧研究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扬剧不能把自身框死为一个僵化的模式,而应该凭借自身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对各种文化对象开放、吸纳、融通。只要是扬州的文化元素,只要是优秀的艺术样式,只要是可以运用的艺术技术手段,都可以运用到扬剧艺术的创新中来,使之成为扬剧艺术的有机构成,成为扬剧艺术的血和肉,做到“学习借鉴、博采众长、探索实践、融会贯通”。

  接班人的培养也是当前扬剧迫在眉睫的任务,这也是最让李政成欣慰的一点。

  “我们现在的人才结构比较合理。像我这样的年龄,在别的剧团可能还是‘青年演员’,在市扬剧团则是最大的一批了。”李政成充满信心地说,“再加上扬剧班的那批孩子,扬剧的未来将会非常美好。”

  【感言】地方戏曲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植根于各类优秀文化的沃土中,沃土的营养越丰富,大树才能长得更繁茂;而优秀的人才则是这棵参天大树的枝干,枝干越多,大树覆盖的范围越广阔。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