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 文化新闻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戏剧新闻 >

“第二故乡”扬州昆曲:等待下次花开

时间:2010-03-08 18:08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秩名 点击:




一曲《牡丹亭》,让世界都为昆曲的优雅温润所倾倒。在中国的众多戏剧曲种中,“以字行腔”的昆曲,堪称最为高雅。在昆曲发展的历程中,扬州又是一个不容绕过的重镇。明清两代,扬州都是昆曲的全国演唱中心之一。甚至,昆曲艺术流淌至扬州时,还衍生出一种“扬昆”。因此,扬州也被称为昆曲的“第二故乡”。只可惜,在如今的扬州,能唱上一段昆曲的,不过百余人。

  “空谷幽兰”如今寂寞吟唱

  昆曲,也被称为“空谷幽兰”,意喻这种艺术的空灵淡雅。在扬州,这也是一家民间昆曲社的名称。社长名为孟瑶,痴迷昆曲多年。在她的组织下,“空谷幽兰”昆曲社还在固定地进行集会。

  在扬州,除了“空谷幽兰社”,还有成立于1987年的“广陵昆曲学社”。时任广陵文化站站长的朱祥生还记得,那是一个略有寒意的冬季,社员们用柔和的昆曲互相取暖。

  朱祥生回忆,“广陵昆曲学社”还举办过多次大型昆曲活动。1988年的“广陵曲会”,吸引了全国200多名昆曲爱好者前来;从1991年开始联合南京举办的“宁扬曲会”,每隔一两年就举办一次双城曲会;2001年举办的“江苏曲会”,不但吸引了国内众多高校参加,就连法国、日本、韩国的昆曲爱好者们也前来捧场。

  只可惜,这样的热闹景象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朱祥生的病退,“广陵昆曲学社”虽没有解散,但逐渐停止了活动。

  扬州是昆曲第二故乡

  倘若放在百年之前,这样的寂寞是不可想象的。明清时期,扬州可是昆曲的演唱中心。

  扬州学者林鑫,研究扬州昆曲多年。他介绍,扬州昆曲的兴起,还是依托于盐商的富可敌国。尽管昆曲的发源地在苏州,但是扬州盐商们以设宴观剧为雅好,对昆曲艺人也是一掷千金。从明朝开始,就有很多苏州昆曲艺人纷纷来到扬州,投奔在众多的昆曲戏班中,正所谓“一到维扬便值钱”。到了乾隆年间,扬州盐商家中的七大内班,居于全国之首。

  林鑫说,称扬州为昆曲的“第二故乡”,还在于扬州艺术对昆曲的影响。以前的昆曲过于文雅艰涩,很多百姓都听不懂,这就要求剧作家们增加说白和热闹的场次,于是加入了“扬州白”,减少了唱曲,增添了做工等。现在的苏州昆曲艺人,也承认昆曲中的“苏州白”,是从“扬州白”演变而来的,“扬丑”的名称也流传至今。

  兴也盐商,衰也盐商。清代道光年间,扬州盐商经济一落千丈,昆曲家班四下星散。太平天国点燃战火,昆班艺人们不得不沿里下河辗转至南通,最终归于沉寂。现在的昆曲演出中心虽然转移到上海,但扬州昆曲的一些剧目,还是大家公认的传统剧目。

  复兴:一次不远的等待

  尽管如此,扬州昆曲还是被认定为扬州戏剧界的一朵奇葩。2008年,扬州昆曲入选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单位落在市扬剧团。

  但是,就连李政成也坦陈:“扬州昆曲在扬剧团,还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实质的内容。”扬剧团并没有专人来编排、表演昆曲,“所以,扬州昆剧团的牌子,一直没敢挂。”

  然而,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在世界范围上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扬剧。所以,李政成在对剧团后备力量的培养上,重点之一就是昆曲。他请来了多名昆曲名家,为扬州艺校扬剧班的学生们授课。如今的这帮孩子,《下山》、《探庄》、《牡丹亭》等昆曲剧目已经唱得有模有样。“再过两三年,当这帮孩子都出来的时候,扬州昆剧团的牌子就能挂出来了。”李政成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