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评 >

梁祝谱新歌,扬剧盼化蝶

时间:2011-03-30 09:57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陈森 点击:




    拖了很晚,终于有空写写东西了。其实看完当天的梁祝就一直想写,但一直没时间。不可否认,当天的这出戏非常精彩,其中又以“回十八”、“楼台会”、”山伯临终“和”哭坟化蝶“最为突出。这出戏在编排上,是花了不少心血的。
       当天的这出戏,由葛瑞莲再次以坤生亮相,成功塑造了一个呆书生梁 山伯的形像,而同样也擅长男妆的孙爱民出演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也是合适不过。一对壁人在台上非常抢眼,而其中的几场在情感描述上也是感人至深。”楼台会“一折,是双方情感的一个转折,当满怀喜悦之心的梁山伯忽闻英台改嫁的噩号时,心情的转折也在摇板、数板、汉调的编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汉调的词也由老版的”我想你“进行了变革,免于了过去的俗套。
       在”回十八“和”山伯临终“两折中,葛瑞莲成功演绎了金运贵先生的两段唱腔。尤其是有第一梳妆台之称的慢金梳——山伯临终。这一段据说又被称为”金派滴滴泪“,如果真要想为什么这样理解的话,那么从这一段的唱腔中就可以感觉出来了,字字含情,点点有泪,用悲楚的唱腔对自身的命运进行了一次最后的呐喊。在最后一折中,孙爱民的水袖是当场最大的亮点。
       不得不说当天的这场演出还是一次成功的演出,但是如果对于一些内容再进行修改,那么这一出将又会是扬州扬的一个压台戏了。
       首先,情节需要再完善,开场就是结拜,下一场就变成了托媒了。如果不是对情节很熟悉,那么一个生人是很难明白,为什么会有楼台会和山伯临终的如此凄苦了。就好比说你在前面并没有描述出两个人是如何的情根暗生,友情深厚,但最后,却把这一段很平淡的感情描绘的惊天地、泣鬼神。这一点在近期的很多新戏上,都出现了类似问题,例如:“李三娘”中,产子失子一折,唱段安排太过简单,儿子丢了都不哭几段,只是几句摇板就结束了,好像儿子是别人的一样;“响九霄”中霞儿和师父之间的感情,只是因为怕她做小而耽误,所以感情压在心底不去表达,似乎主人公的情感表现得太小,既然因为这个原因而舍弃了这份感情,那最后为何还要独自上坟哭得如此凄惨,这就让人觉得太过了;如果这段感情变成,因为变法未成,大事未定,情感暂压,而后再续,相信那种生离死别的感情会更加的让人理解。再之前的“白蛇传”也比较突出,前面还游湖借伞,后面已经过端午,喝雄黄了。
       其次,唱段缺乏,当天的这出戏,除了上述几场之外,两位主人公的大唱段较少,在”十八相送“中,也没有体现太多的特色,当年姚恭林和朱余兰两位老师的一段十八相送,整整送了四十五分钟啊,尽管可能剧情会冗长,但毫无疑问的是观众听了会非常过瘾。而且后面姚老师和李开敏也有过一段浓缩了的经典十八相送的对唱(可能会因为同弦的问题,但这样一出表达感情的对唱,中间加个过门的转换,不同弦应该只是一个小问题)。如果从演出效果上而言,可能要比当天的十八相送要更有扬剧味。
       再次,唱段编排欠妥。最后一折中,独自哭坟的祝英台,没有丫环的衬托,没有足够的喜气去衬托内心的悲愤,让人觉得上场就是为了去哭坟,但一段堆字大陆的安排,让哭坟变成了骂坟,似乎又觉得祝英台太强势了。如果在堆字之前,用两排鲜花、哭小郎之类的,可以后面的大陆就不会那么强势了。也让人理解,这段堆字是在祝英台,哭天无用、恨地不灵后的一种感情渲泻了。
       任何一出戏,在演出后都应进行再次创造和修改,这样才能保证每场新戏都是精品。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0)
71.4%
踩一下
(4)
28.6%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