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2021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扬剧《阿莲渡江》演出圆满完成

扬剧
2021年12月27日 06:05
 图片

2021戏曲名作高校巡演


扬剧《阿莲渡江》

主 办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教育厅

承 办  江苏文艺广播FM91.4

新华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

各巡演高校




图片
图片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江苏文艺广播、新华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参与承办的2021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扬剧《阿莲渡江》于12月06日全面启动,截至12月24日已圆满结束。其间,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演出的扬剧现代戏《阿莲渡江》,分别走进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三江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大学文汇校区,所到之处不仅得了各高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而且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江苏文艺广播FM91.4、新华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等媒体为本次巡演活动导赏环节给予了精心策划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阿莲渡江》以渡江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阿莲、江华、琼花、富贵、谢华等几个人物的不同人生经历和情感纠葛,折射出他们在渡江战役过程中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感的转化与升华。从江北到江南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渡江,也是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人们观念理念上的渡江。该剧已成功入选2021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并被特邀参加了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还先后荣获了2021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大奖、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多项殊荣。
      为确保本次巡演的品质品味,全体剧组人员努力克服旅途劳累、天气寒冷、场地狭小等实际困难与诸多不便,力争把精彩的演出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为了便于师生们提升对该剧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认识,以及对戏曲艺术的理解,演出开始前,开展了剧目导赏、体验、微党课等线上线下等相关活动,通过“传统戏剧+”方式,沉浸式体验,给当代青年学子上了一堂生动艺术思政课,让大家了解戏曲的相关知识、领略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起了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更坚定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图片

     

      此次《阿莲渡江》高校巡演,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引起了热烈反响。观剧后有的人说,《阿莲渡江》成功拉近了扬剧和生活的距离,更拉近了传统戏曲和年轻观众的距离;还有的人说,剧中阿莲这个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今后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像阿莲一样,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去面对和克服。大家纷纷表示,要感怀于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攻坚克难、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更要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普遍认为,通过观剧,生动艺术地接受了一次党史学习教育,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渡江”。今后,一定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好的赓续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出地点: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6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出地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8日下午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五周年和“一二·九”爱国运动八十六周年,推进我校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我校学生美育教育,12月8日下午,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江苏文艺广播承办,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倾力编排的2021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扬剧现代戏《阿莲渡江》受邀走进我校,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上的思政课。学校党委书记吴访升,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震宇,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夏斌,团委书记李凯、副书记杨萍、团委全体成员和学生会工作人员骨干及我校260余名学生代表共同参加学习。

     演出正式开始前,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卓南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部荣获江苏省“文华大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青年扬剧演员与学生互动并现场教学,向常纺学子传授扬剧身段,同学们有模有样的呈现,引得台下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5位学生代表上台为主要演员献花以示感谢,观演同学纷纷找演员交流学习。他们认识到,所谓“渡江”,不仅是历史事件的渡江,更是时代精神与人的思想观念的“渡江”,隐喻中国人民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向往,也象征普通民众自我意识的现代觉醒。作为当代大学生看了有很深的感悟,真正明白我们战争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能够有一次思想上的渡江。

     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震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扬剧《阿莲渡江》进入美丽的常纺校园是一次难能可贵的艺术熏陶学习,更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是我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十分重视社团和文化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可以让我们师生感受到中华戏曲博大精深之美,通过舞台上美的展示给师生上了一堂别有意义的思政课,《阿莲渡江》通过戏剧的表现形式,既表现传统文化优雅的美,又展现宏大的革命题材叙事,能够让青年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继承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并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转载于学校微信平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出地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9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出地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15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的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的重要一役。为什么说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演出正式开始之前,南京市博物总馆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馆长吴小宝以短视频的方式,给现场的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通过修船九件套的小视角,打开了军民同心渡长江的历史。

图片

随后,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卓南、阿莲的扮演者李霞、江华的扮演者游佳琦一同上台,为同学们做剧目导赏。
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排的扬剧现代戏《阿莲渡江》怎样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这一段波澜壮阔历史?“我们是以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大时代中的小情感展现渡江战役的胜利场景和重要意义的”,张卓南介绍说,此外该剧还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传统戏曲的“一桌一椅”舞台样式用到了极致,用筛豆子模拟雨声水声、摇帆布模拟风声、抖铅皮模拟雷电,舞美设计也回到了“手工时代”。

图片

扬剧是江苏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扬州,由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6位同学上台,在两位扬剧青年演员的指点下,亲身体验了一把非遗剧种举手投足的魅力,引得台下阵阵掌声。

图片

吊足了同学们的“胃口”之后,演出正式开始。
“为了寻找理想国,
不辞辛苦走天涯!”
“你口中的理想国,它在哪里?”
“那是一个新的社会,是一种新的生活,简单地说就是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学生有学上,人人平等,婚姻自由……”

图片

舞台上,一组对话打开了阿莲渡江的故事。

江南岸,走投无路的逃婚少女阿莲被身着便装的解放军战士江华搭救,江华向阿莲描述了一个无比美好的新社会,并承诺那天到来时将带着她重回江南。阿莲重燃生的希望,决定在江北等待江华的归来。
阿莲寄身于江北岸江华战友谢华家,谢华的母亲琼花是位精明能干的商业船队老板,她很喜欢聪慧的阿莲,幻想日后儿子归来能娶之为妻承继家业。

图片

三年后,已是渡江先遣团营长的江华看望琼花,也带来了谢华的阵亡消息和遗物。重逢后的江华和阿莲,共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深陷丧子之痛的琼花,却拒绝了解放军租船渡江的请求。
最终,阿莲说服了琼花。而阿莲也和江华一起,英勇渡江。可惜的是,就在整场战役赢得胜利之际,江华却永远倒在了江边……

图片

通过塑造了阿莲与琼花为代表的追求幸福、不断进步的人民群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承诺,坐在台下观看《阿莲渡江》的同学们都深深地被触动。

图片

图片同学们在“艺术盒子”环节写下自己的观剧感悟

“第一次看扬剧,没想到这么好看。舞台上几乎没有什么大型的道具,几张板凳几张桌子,通过不同的组合就成了路、桥、船,很有创意”“《阿莲渡江》既有普通人的命运起伏,也有宏大的革命题材叙事,带着我们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图片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又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新华日报举办的“青年十问”座谈会,畅谈戏里戏外的家国情怀。

(转载新华日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出地点: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17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出地点: 三江学院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20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条大江,几多沧桑,一段真情,蔚为佳话。12月20日晚,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排的扬剧《阿莲渡江》走进三江学院,为同学们带来文化大餐的同时,亦带来戏曲直播车、戏曲脸谱展等丰富体验。

图片
图片

  登上直播车,与戏曲大咖来一次“电波碰撞”,打卡“青春有戏”留言板,体验手绘脸谱,学习戏曲相关知识……在菁菁校园悄然生长的戏曲聚落生机盎然,迎来一波老友新朋。

图片

  “戏曲是严谨的艺术,勾什么脸,穿什么装,带什么盔头,都有讲究,都是艺术。我们伴随着演出将这些展览带进校园,就是要让戏曲文化走到大学生身边,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更是带来美的教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脸谱代表性传承人颜蕾,作为戏曲脸谱展的布展人已伴随着“戏曲名作进高校”活动走过若干年头,谈及近年来的切身感受,他坦言:“我们讲到传统的戏曲,好像大家普遍认为应该是五十岁、六十岁的人才会喜欢。错!根据我的体会,我觉得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戏曲,他们感兴趣、勤思考、肯钻研,在他们身上,我完全能看到一个属于戏曲的美好明天。”

图片

  2018级新闻学专业的李祯是位资深戏迷,资深到什么程度?——身边有长辈从事戏曲事业,使得她早在幼儿园时期便耳濡目染,一颗痴迷戏曲的小小种子自此生根发言。后来,她看戏、学戏,一发不可收拾,渐渐出落成一枚梨园少女。“一开始看得浅,只是单纯觉得扮相美,后来又推敲起身段、表演、剧作结构等等,越了解越觉得更有‘看头’——美不胜收。”在她看来,戏曲在年轻人中绝对“有市场”:“我觉得传统戏曲中的一些细节非常耐看,这些年来我也看到很多的作品在不断创新,这些都很能打动年轻观众。因为我也是学校戏曲协会的成员,所以每年的‘戏曲名作高校巡演’都会积极参与,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对于戏曲的关注与热情逐年高涨,真的很开心!”

图片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听过无数场扬剧,但小时候真的没有什么概念。”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荣耀来自扬州,这是他第一次自发走进剧场欣赏家乡剧种:“我从小学舞,学了很多年,直到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才发现——原来自己学的传统舞蹈正是脱胎于戏曲,渊源很深。从此以后,自己就会主动地去关注戏曲相关的信息,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次不出校门就能欣赏到名家名作,真的不想错过。”


图片

  “每年的进校园活动真的都是一票难求,去年我看了梆子戏《母亲》,其中母亲的角色令我印象深刻、很受感动。这次经过‘激烈的’抢票,又能看到扬剧《阿莲渡江》,新剧种get!”来自2019级风景园林专业的夏杨告诉我们。

(转载 梨园漫步 我苏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出地点: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21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出地点: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22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编排演出的2021 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系列活动——扬剧《阿莲渡江》,于2021年12月22日晚在江海学院多功能报告厅顺利演出。理事长、校长孙永如,副校长姚滨,副校长刘峻,学生工作部、二级学院相关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莲渡江》是由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及青年剧作家郜庆龙担任编剧,著名导演韩剑英担任导演,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排的扬剧现代戏。该剧以渡江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阿莲、江华等主要人物的具象描摹,运用两组镜像关系,以小人物展现大情感,塑造了阿莲与琼花为代表的追求幸福、不断进步的人民群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承诺。

图片

扬剧研究所的老师们用其鲜明的主题、跌宕的剧情、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为现场同学们带来了一次难忘的心灵震撼和艺术享受。在最后渡江表演桥段中,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赢得同学们的全场喝彩。

图片

此次活动以实际行动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的精神,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戏曲、感悟戏曲魅力。

(本文转载学院微信平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演出地点: 扬州大学(文汇校区)

演出时间:2021年12月24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团上下“一棵菜”

      此次巡演活动,困难重重,由于高校演出场地限制,演出物资都是用最原始的爬楼梯上下运送,但是扬剧研究所舞美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克服不利条件的约束,每场演出后全体演职员帮忙拆台、装车,这些点滴都体现了作为扬剧人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团队精神


来,上才艺!

舞美组的同仁也有表演天赋哦。



图片
图片

学子观后感

图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拥有怎样的家国情怀?12月17日,2021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扬剧《阿莲渡江》走进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该剧以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大时代中的小情感,展现渡江战役的胜利场景和重要意义,讲述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赢得了台下青年学子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在由新华日报主办的“青年十问·演后谈”环节中,青年学子们围绕该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片

潘思思:扬剧《阿莲渡江》呈现出一种价值塑造、人文开掘与形式革新的特征,形成了立体多样的人物图谱和景观多致的审美表达。文中的“渡江”是一种隐喻,指的是中国人民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历史事件的渡江,更是时代精神与人的思想观念的“渡江”。

图片

王梦园:演员们在台上的各处小细节,一个动作、一句台词甚至一个眼神都让我感受着传统艺术之美。故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论是阿莲、谢华这样的有着先进思想的青年,还是与谢母、富贵叔这样被历史迫害的人物,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所有的人有田种,所有的孩子有书读”。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在党的带领下,所有的人民都可以做到“有田种,有书读”。现代的年轻人能够接触戏曲的机会其实不多,很开心能够通过这个活动了解戏曲,了解这一段历史背景下的感人故事。

图片

夏赵彤:扬剧《阿莲渡江》以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大时代中的小情感展现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和重要意义,折射出他们在渡江战役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精神境界的升华。通过对阿莲、江华、琼花、富贵、谢华等人物不同的人生经历的描述,向我们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向往,也象征着普通民众自我意识的现代觉醒。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记人民这个根。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青年一代的手中,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
王家定: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扬剧,令我深受震撼,现场我能清楚的感受到演员所表达的感情。江华的爱情是一个缩影,正是因为有无数的江华,才有了现在的中国。他们的牺牲和功绩不会被人遗忘,他们的精神会永远传承。

图片

徐慧娟:今天我很荣幸参加演出前的互动,学习了一个戏曲专业动作——卧鱼。其实我对这个动作并不陌生,在茅盾文学奖作品《主角》这一书中,这一词经常出现。书中的主人公——忆秦娥唱的是秦腔。在她成角儿的路上,练习基本功是日日不可少的,即便是晚年,一得空也会练练卧鱼。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基本功的练习是最基础的,稍稍了解便知道,唱念做打,每个环节都得下功夫。从龙套走向角儿的路少不了坚持,少不了努力,这是一种匠心精神。对于我们工科学校来说,匠心精神是学习中,工作中都不可少的品质,是我们一辈子应当坚守的信仰。在今天的剧目《阿莲渡江》讲述了一位伟大女性阿莲的故事,一百年前的青年人,抛头颅洒热血。一百年后的今天,正值青年的我们应当了解历史,记住历史,砥砺奋进,为创造第二个辉煌的一百年而奋斗!

图片

吴晨晨:今天是我第一次接触扬剧,在观看到最后渡江的那一段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阿莲渡江》这部扬剧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中华传统戏曲的博大精深,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党史文化,作为当代年轻人,应当把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
许若楠:《阿莲渡江》通过1949年渡江战役中,阿莲与琼花这两代普通女性的觉醒,塑造了追求幸福、不断进步的人民群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承诺。整部剧对当下红色题材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我们这代年轻人能更加通透地了解历史事件,发扬并弘扬红色精神。
吴思贤:扬剧《阿莲渡江》的舞台呈现,突出了两个关键字“回归”,用筛豆子模拟雨声水声、摇扇子模仿下雨,舞美设计回到了“手工时代”。“渡江”是一种隐喻,隐喻中国人民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向往,不仅是行为上的“渡江”,更是观念上的“渡江”。这部剧在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等方面,显示出了与时代密切呼应的价值追求与审美品格。

图片

沈骏飞:作为一个戏曲爱好者,很高兴能有这场演出给年轻人走近戏曲。这一次的演出充分证明给我们戏曲听得懂!让人看得痛快!我在学校管理戏曲社团,今后我要带领大家多唱传统戏,感受传统戏的魅力,让更多人重温那段光辉历史。
李淑蓉:今天有幸观赏《阿莲渡江》,让我了解到扬剧这一江苏特色剧种。在剧中,琼花和阿莲两代女性的心灵共渡,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最后,琼花对着管家说了一句:“只有你知道,我叫琼花。”在那一刻,琼花做回了自己,她不再是担负家族使命的“谢大娘”,而是做自己的“琼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文  范俊彦/摄

      




文字:梨园漫步 新华日报 各高校新媒体 扬扬


照片:水易

编辑:水易

校对:王芊

YangJu

图片


图片

 官方抖音号

yzyangju

抖音搜索:扬州市扬剧研究所




阿莲渡江 · 目录
上一篇【高清剧照】《阿莲渡江》再现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扬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