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 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扬剧动态 >

扬州道情冲击 国家“非遗”(组图)

时间:2013-10-27 22:06来源:未知 作者:水易 点击:




 李政成表演的《板桥道情》。资料图片

2
李政成表演的《板桥道情》。资料图片
 
  图为《板桥道情》文字版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身着长衫,手持渔鼓简板,娓娓道来的唱腔倾诉心声,清雅绵长……这就是扬州人再熟悉不过的“道情”说唱曲艺,其中尤以“板桥道情”最为耳熟能详。近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式开始申报,扬州道情进入申报名录,这项备受扬州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将有望进入国家级“非遗”的大名单。

  源于道家,在扬州流传最广

  道情是曲艺的类别,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道情始初的唱词,以道教故事及其传说为题材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情的题材不再囿于表现道教故事的功能,道情逐步与道曲分离。后来吸收词调、曲牌,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道歌。“道情”这个名称大约在宋代已经出现,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云:“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

  在江浙一带,扬州是道情最流行的城市之一。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大鼓书始于渔鼓、简板说孙猴子。”扬州道情艺人在说唱时所操渔鼓和简板,其作用为:简板打板,渔鼓打眼,并有一板三眼、一板两眼和一板一眼之分,但艺人唱奏时,应天衣无缝地表现出自然而流畅的艺术风格。

  扬州道情作为南方道情的重要分支,均用扬州方言说唱曲词。自明代起已在扬州流行,至清代在民间更广为传唱。扬州道情的曲牌名有些与扬剧、扬州清曲的曲调名称相同或相似,但扬州道情在演唱时的音乐旋律则大多更显得质朴而富有民间气息,其演唱节奏也相对显得自由。有鉴于此,扬州道情的曲词,其兼容性亦显得十分宽泛。

  《板桥道情》寄托出世思想

  至清代,道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其中最值得珍视的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创作的《道情十首》。雍正三年,郑板桥始作道情,雍正七年,37岁时完成了《道情》十首初稿。几经修改,至乾隆八年,51岁时方付梓,自称“小唱”,郑板桥堪称中国文人将《道情》还其本来面目的第一人。

  市非遗办秘书长王克介绍,《板桥道情》描写了社会下层人士的生活境况,寄托出世思想。“这些文化瑰宝源于群众生活,保护传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群众。”由“扬剧王子”李政成演绎的“板桥道情”自问世以来,不仅响彻江淮大地,而且唱至国家大剧院,唯美的精彩演绎令人叫绝。

  与泰州联合申报,推动新一轮保护

  “道情在扬州一直传承不断,历史渊源也颇为深厚。”市扬剧研究所书记周寿泉介绍,目前扬州的专家们已经开始全力挖掘扬州道情历史资料,但是遗憾的是,传承过程中,扬州道情的文本资料少之又少,这是目前申遗最大难度。

  周寿泉介绍,《板桥道情》是扬州道情的经典,也成为其最闪亮的代表名片。“事实上,有很多市民并不能区分出这两者的区别,这次"申遗"正好给了我们契机,让市民在热爱扬州道情的同时,更知晓其背后的渊源、发展。”周寿泉认为,此次的申遗也必将促进对扬州道情的新一轮研究与保护。“在传承民间艺术的同时,"申遗"也推动了保护工作,我们目前正在搜集所有相关资料,这对扬州道情来说,会有一个完整的保护、传承体系。”周寿泉说,如果扬州道情能够顺利晋级国家级“非遗”,既是对郑板桥的缅怀,也是对扬州道情这一地方特色浓郁的曲艺项目的肯定。

  王克说,由于郑板桥是泰州兴化人,此次扬州道情和泰州《板桥道情》联合申报国家级非遗。目前扬州道情已是省级非遗项目,11月15日前,扬州道情将和其他6项省级非遗项目一道,报送至省文化厅,角逐国家级非遗项目。

  “由省级非遗迈向国家级非遗,中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王克说,今年江苏省申报国家级非遗的名额只有30个,而扬州已申报了7个,全省目前已有50多个省级非遗项目有意申报,竞争异常激烈。“扬州道情唱腔丰富,雅俗共赏,大曲小调皆成腔,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王克说。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12)
85.7%
踩一下
(2)
14.3%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