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文化新闻 >

刘璐:传播戏曲的媒体人

时间:2013-04-27 12:40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刘璐:传播戏曲的媒体人

 

听众眼中,他是一位亲和而有活力的主持人;朋友眼中,他是一个执着而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外人眼中,他是为戏曲和中华传统艺术奔走呼吁的活动家;同事眼中,他总是在不安于现状地求新求变;家人眼中,他对生活的追求散淡而精致。

在过去的12年里,他只主持了一档节目——戏曲节目《梨园漫步》,曾连续八年获得江苏广播十大名牌节目或十大优秀节目,让他赢得无数赞誉和掌声的同时,也历经着很多不与人说的辛酸。12年的积累和历练,他始终如一,不改初衷。他对戏曲可以说了如指掌,但却不喜欢别人说他节目做得“专业”,他认为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戏曲人,而是一个传播戏曲的媒体人,他的理想是让戏曲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因此一直在路上。

本期封面人物——专访FM91.4、 AM1053江苏文艺广播14:00-16:00《梨园漫步》节目主持人刘璐。

 

问:当年为什么会选择做戏曲节目?

刘璐:其实很简单,我小时候就受到家庭影响,奶奶、父母喜欢听戏,家里会放一些戏曲的唱段,小孩子听到了就会留下印象,慢慢地也喜欢听。一开始进入电台是播新闻,后来节目改版,我就自己提出要做戏曲节目。起初很多人觉得戏曲节目市场不大,而且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去做戏曲节目,觉得好像不太“搭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问:提到戏曲,有些人会与弱势、老龄化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小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璐:是不是小众,我想收听率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现在《梨园漫步》在全南京各频率同时段节目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的排名稳定在前三位,这么多人收听节目,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戏曲小众。

从年龄上讲,现在听戏的确实是中老年人居多,但是我也发现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戏曲了,比如昆曲就受到了非常多白领的追捧,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我在节目当中也会刻意地开设一些环节去吸引年轻人。应当承认,戏曲相对来说不那么景气,但我觉得,从事戏曲传播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有弱势心态,放大一点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非常美的、非常精致的艺术,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里面,我们应该把这些好的东西传承下去。而且,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经济的发展使得国民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自信,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戏曲,大众也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作为媒体,有义务让更多的人来接触和了解戏曲。

:你说到节目里想办法去吸引年轻人,能不能具体讲一下是怎么做的?

刘璐:我的节目是下午两点到四点,工作日年轻人肯定没有时间听,我就在周末的时候多放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段子,像锡剧名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名段“树上鸟儿成双对”、越剧名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否则你上来就听一段非常生僻的段子,咿咿呀呀的,年轻人肯定会排斥。

从去年3月底开始,我在每个周六开办了特别节目——《梨园同乐会》,邀请大学生戏迷走进直播间唱戏、聊戏,每期两位嘉宾,反响非常好,从中我也发现,其实在南京高校中间有一大批喜欢戏曲的大学生,以年轻人带动年轻人,节目也受到很多年轻听众的欢迎。

:有人说你节目内和节目外都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你同意吗?

刘璐:同意,呵呵,因为做戏曲节目不“折腾”不行,不“折腾”就会让人觉得老旧,会被忽略。当年20岁出头做戏曲,就有人不太看好,所以我一定要做出成绩来。那时候就折腾了“江浙沪越剧名家演唱会”,还有“网络票房”,后来以节目为平台,江苏文艺广播成立了“江苏戏曲广播联盟”、“长三角戏曲广播联盟”和“全国戏曲广播联盟”,节目到现在还保持着和省内多个戏曲节目连线直播的节目形式。节目八周年和十周年的时候都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晚会。

节目上,我一直没有刻板地去做,而是尽量地和听众互动,和南京市的各大票房、演出团体以及全国各地的戏曲节目保持很好的联系,这样节目就走出去了,有了丰富的内容,形式也灵活了。

:你和听众的关系是怎样的?

刘璐:我和听众一直保持很好的互动,但不会太亲密。有时候,听众让我很感动,比如,有一次,我在节目中说我们节目开播十周年了,然后,一位听众打进电话说:“你这个节目我从77岁听到87岁了,将来还要听到97岁。”当时心里真的非常感动。有的时候生病了,一下节目药就送到电台了。还有几次因为要出差就找人代班,立刻就有听众打电话进来问我去哪了,是不是生病了。真的太让人感动了。节目做了这么多年,真的非常感谢听众的支持。

:作为全南京上空唯一的一档广播戏曲节目,是否会觉得有些孤单?

刘璐:孤单有一点,我不会觉得南京就一档戏曲节目了,大家都来听我的,而是希望有很多戏曲节目,大家形成合力,把戏曲传播好。当年陈凯歌的《梅兰芳》上映之后,很多听众要我多放梅兰芳的唱段,这给了我一个启示:戏曲和电影一样,都需要策划、宣传和炒作。只有让更多的主流人士来关注戏曲,戏曲才会越来越好。

:《梨园漫步》节目已经走过近12年了,12年一档节目,会不会疲惫?

刘璐:疲惫会有,但只是一闪而过。我本身喜欢传统文化的东西,所以我乐于去传播戏曲,做戏曲本身是我兴趣所在。做节目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经常想一些新颖的东西,这样既让听众有新鲜感,也激发自己的兴趣,要不断地寻找新的热点,举办一些活动,或者在节目中玩点小花样。比如,我偶尔会做一些或煽情的或搞笑的片花,不懂戏的人听着也会觉得有意思。我还比较喜欢运用新媒体的手段,很早时候就开了QQ群,后来用博客和微博与听众互动,成了“微博控”,最近又喜欢上了拍客,在微博上用视频发节目预告,引起了很多关注。我把戏曲节目当成娱乐节目来做。

:你说自己不是戏曲人,而是传播戏曲的媒体人,如何理解?

刘璐:我始终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受众的立场上去做戏曲的,而没有把自己当成戏曲专业人士。如果有人说,“你戏曲做得真专业”,我觉得我就失败了,因为这说明你做到戏曲里面去了,一个程式,一个流派,一板一眼应该了解,但我们传播给大众的不应该只是这些,而要让大家站在文化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感受戏曲。一个传媒工作者的责任是回归戏曲的娱乐功能,要将戏曲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让人们从戏曲中得到快乐。所以,要用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娱乐、互动等多种手段去传播,让即使不懂戏,甚至不喜欢戏的人开始关注戏曲。

:作为戏曲节目主持人,平时听戏多吗?

刘璐:我走路的时候喜欢听mp3,经常有人问我整天听mp3是不是听的都是戏,其实工作之外,我喜欢听民族音乐,反而听戏并不太多,大概只有10%左右,相比之下,我更偏爱带一点中国传统元素的东西,比如江南丝竹、新民乐、中国风的音乐等等。有时候,一大早听着这些音乐到南京的城墙上或者紫金山、中山陵、玄武湖走一走,都非常有感觉,觉得音乐和城市能融为一体。到其它地方,比如扬州、苏州等地,我也会听一听当地有代表性的戏曲和民族音乐,作为我旅行的背景音乐,你会发现你能很快地融入到当地文化,因为这些音乐才是那个地方地域文化的标志,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

:今年有什么打算?

刘璐:近期,我比较关注的是大学生戏迷这一块,《梨园同乐会》节目做了有一年的时间了,我发现南京高校中间有很多学生戏迷唱得非常不错,对戏曲也有很浓厚的兴趣,所以,今年我想把大学生戏迷聚集起来,举办一场演唱会,给他们一个舞台,也开拓一下节目在年轻人心目中间的影响力。所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园林感受戏曲,希望在未来有越来越多人喜爱戏曲。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