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文化新闻 >

年轻票友只爱传统戏 江苏120万元征现代戏剧本

时间:2007-01-29 18:48来源: 作者: 点击:




   【扬州扬剧网消息】 江苏省文化厅日前在全国媒体刊登公告,斥资120万征集京剧现代戏剧本,此举在全国创下了新高。

  通常是全国知名编剧写的戏曲本子也就能拿到数万元的稿酬。从2002年开始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本征集的奖金是5万;2004年北京儿艺20万征集儿童剧剧本,以这些数据来比较,可见江苏此次力度之大,将对剧作家构成一定吸引力。

  买方意图:编剧人才断档亟须政府扶持

  南京市京剧团团长张建强说,现代戏不仅不爱戏的人不看,连戏迷也不买账,以致剧团演现代戏要打着“传统戏”的宣传噱头才能吸引观众进剧场。为什么大家不爱看现代戏?是京剧传统戏“唱念做打”的铺陈太过程式化,还是现代戏的表现问题难以解决,导致现代戏的剧本荒?这些问题都与编剧人才的日渐萎缩、青黄不接密切相关。

  日前,调研人员在厦门、泉州、浙江、湖北、广西等地调研发现,各地的戏剧创作队伍普遍存在萎缩现象,浙江长年坚持剧本创作的作者有100多名,广西近40名,而福建只剩30多人,且多数接近或超过退休年龄,45岁以下中青年剧作者不超过10人。江苏的情况如何呢?老编剧“解甲归田”,而年轻剧作者还没有成长起来,青黄不接的人才断档隐患不容小觑。40多岁的年纪在江苏编剧中尚属年轻,50多岁的年龄不算最老。一位目前仍在坚持剧本创作的资深编剧告诉记者,目前在江苏,能拿得出1个知名剧本,能挑大梁的40岁以下的剧作者还真数不上来。

  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汪人元说,允诺重金鼓励京剧创作,这与京剧自身的魅力以及江苏京剧曾经历经的辉煌密切相关。上世纪50年代,省京剧院几乎每个行当都有一流演员产生,囊括了数十朵“梅花”。如今全国出现了京剧剧本荒,江苏也不例外。要说京剧剧本难写,京剧现代戏的本子就更难写,好的京剧现代戏剧本尤其难创作。另外高回报的电视剧剧本创作也分流走大份额的剧作者。在这种形势下,对好作品进行重奖体现出江苏文化主管部门对艺术创作的倡导和扶持。

  剧作家想法:十分赞成,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曾创作出《皮九辣子》等优秀扬剧剧目的著名编剧刘鹏春,可能并不为现在百姓所熟知,但也许提起电视剧《徽娘宛心》可能不少观众有印象,其实《徽娘宛心》剧本的作者刘觅滢就是刘鹏春的女儿。刘觅滢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但后来在上海沪剧院工作,却以电视剧本扬名。这对“父女档”编剧恰好反映了戏曲剧本荒的现状:与电视剧竞争,舞台剧由于生产周期长,对作者的功力和自身素质要求相对高,因此缺乏优势,年轻编剧们被电视剧剧本创作机制不断吸纳。

  抱着乐观的态度,现年58岁的刘鹏春对征集现代剧本的举措十分赞成,他将其和省戏校“小京班”招生并称为江苏文化主管部门的两项大手笔:“京剧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文化撞击,否则真正的和谐文化从何谈起呢?”因此刘鹏春表示,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自己就已经在考虑为征集进行创作了。

  刘鹏春表示,现代戏仍是戏曲创作的薄弱环节,无论是省京推出的《骆驼祥子》、还是天津京剧团的《华子良》、张火丁工作室的《江姐》、安徽京剧团的《青春之歌》等题材,都集中于观众比较熟悉的革命历史人物题材,相对狭窄。现实题材的京剧创作思维应该更开阔,表现形式更灵活。刘鹏春说,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能开始并不被看好,舞台展示的轰动效果无法预见,就有可能被忽视,现在备受业界好评的《骆驼祥子》当初就带给自己这样的感觉。

  专家支招:买本子,更要慧眼选人才

  作为一名权威学者,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健指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对戏剧尤为不利,核心问题在于:戏剧精神的萎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整个社会物质化程度的加深,人们物质层面的直接感受多过对精神操守的关怀,这导致一些大制作的剧布景服装很漂亮,但是戏曲的物质外壳却压倒、冲淡了精神内涵。并且在大众文化的海洋中,戏曲很难保住自己的地盘,戏曲在与其他流行艺术样式竞争时没有优势。有一个例子很沉痛:上世纪80年代著名京剧演员关肃霜与毛阿敏同台演出,出场费相差数倍,至死都郁闷难解。

  毕竟这样的举措不管最终能否实现预设的积极效果,这对寂寞的京剧事业仍是好事。董健曾经参与过戏剧节的评奖,他强调在活动中组织专家发现剧本,及时发现有苗头有闪光点的剧本加以辅导,能加大江苏此次剧本“买卖”的成功率。好的专家能慧眼发现人才,解决京剧现代戏剧本荒的问题最终要费功夫培养人才,征集剧本不是光给钱这么简单。1978年董健协助剧作家陈白尘招研究生,南京前线话剧团著名剧作家姚远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没公开发表过一个本子,但就是技巧稚嫩的《大树下》让陈白尘看到了其思想的锋芒,最终破格录取。由此董健也总结出选择编剧人才和本子的一条原则:宁稚嫩而不俗,勿老成而平庸。

  怀疑声音:编剧生存空间变小

  江苏许多优秀的编剧人才都是从戏校走出来的,见证了刘鹏春、姚远等全国知名剧作家在戏校的成长历程的江苏省戏剧学校著名编导周优锦对江苏戏曲的发展前景,以及此次征集剧本,能否收到鼓励创作的成效持怀疑态度。

  周优锦表示,其实全国此类的剧本征集北京、上海都有,但最终都不了了之。“重奖之下未必有勇夫,剧本写出来没有人演,功夫就白花了。”其实很多剧作家为保证戏的上演,写戏时会在心中指定创作对象,为某剧团的主要演员写戏,命中率会高一些,对有才华不愿荒废的年轻演员也颇有益处,但是为配合演员的音色特点进行创作,题材选择上会受限制。一旦为演员量身定制戏,编剧就会降格为次要位置。

  周优锦还指出,相比较于电视剧剧本创作的较大自由度,“也许电视剧本2个人就能拍板,但是决定舞台剧剧本的是一群人,”从领导、剧团演员,再到专家对戏曲的重重审查早就是圈内人熟知的评价模式,最终面对甚至相左的意见,几易其稿的只有剧作家本人。“可惜戏剧不能是‘遗憾的艺术’,要一改再改,十年磨一戏首先磨的是编剧。”

  周优锦去年刚退休,他总结“搞了一辈子编剧,越搞似乎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大部分人不进剧场,戏写给谁看?”

  编剧专业冷落戏曲

  记者调研南京高校发现,目前戏曲编剧培养在南京综合院校、艺术院校,还是一个很“冷”的领域。南京艺术学院影视表演系、南京大学戏剧影视专业等都开设戏剧课程,但是艺术院校大都偏重影视,以前专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江苏省戏校如今已经偃旗息鼓。

  据江苏省戏剧学校周优锦老师介绍,省戏校在上世纪60年代开设编导班,组织一批富有舞台实践经验的演员学习,此后没有再招生。到1978年,为期近1年的全省编剧培训班由全市抽调的40多人组成,以话剧《商鞅》上榜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的南京前线话剧团著名剧作家姚远还有褚铭、陆伦章、刘鹏春等一批颇具实力的编剧都出自此列。1986-1989年,戏校又办了3年制的编剧班。1997-1999年,戏校和南京艺术学院成人学院合办了一个编剧班,颁发大专学历。近年来江苏省文化厅还与南京大学合办了戏剧编导研究生班,都在试图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记者致电上海戏剧学院宋光祖教授了解到,上戏的本科、研究生教育都专设了戏曲剧本创作课程,多年从事戏曲写作教育的宋教授前不久还和学生合作了剧本《诸葛亮招亲》。但由于现在戏剧剧团过少,社会需求不足,导致毕业后,真正从事剧本创作的学生屈指可数。

  年轻票友只爱传统戏

  记者发出百余份调查样卷对南京观众的欣赏口味进行调研,发现不少年轻人对京剧不感兴趣。而对京剧有好感的年轻人及票友尽管对京剧现代戏剧目有所了解,却并不青睐,传统剧目和经典唱段仍是票友们的兴趣所在。

  “大学生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不了解戏曲,多接触一点,不喜欢也不行了,”南京师范大学光裕戏曲社殷翀同学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年轻人最喜欢的,最能打动我们心的戏,还是那些传统的骨子老戏。有人说戏曲没有市场,其实全国的大学生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记者了解到,全国高校星罗棋布着众多的戏曲社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京剧团、北京大学京剧昆曲社、武汉大学京剧昆曲研习社等,当属全国高校戏曲社团的“第一梯队”,而南京的各大高校也基本都有学生戏曲社团,除南师大之外,像南大、南理工、南审、南农等都有自己的社团,他们构成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戏曲研究和文化消费网络。据悉,省演艺集团、市京各院团都给高校戏迷们看戏提供了不少优惠,一些艺术家还会赠票请学生票友去捧场。江苏省昆剧院在密切联系高校学生、留学生昆曲团体这方面,做得就很成功,但也是只能演老戏,现代戏难以推广。


(责任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