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动态 演出安排 站内新闻文化新闻 戏剧新闻 其他新闻 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戏迷动态 视频新闻 媒体合作 专题文章表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扬剧动态 > 文化新闻 >

省戏校50岁生日放豪言

时间:2006-11-26 11:22来源: 作者: 点击:




   扬州扬剧网消息:相对于中国戏曲的悠久历史,50年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是半个世纪以前,江苏省戏剧学校还只是一个只有数十人的培训班,而今天已经有1700名在校学生。步入校园,教学楼披上全国艺术院校的祝贺条幅显得喜气洋洋,并且从三三两两的学生脸上青春的笑容中,记者读出了憧憬与自豪。也许就在他们中间,另一批王馥荔、陶泽如、马昌钰、林达信、顾永菲、林芳兵、侯勇、石小梅、柯军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演员又会接踵而至,续接省戏校历经风雨而又写就辉煌的历史。

  25号下午,在省戏校迎来50周岁生日之际,学校将精心组织一台文艺演出,由校友林达信、孙岚主持,侯勇、石小梅、胡锦芳、徐秀芳、李洁等校友和在校师生联袂登台。庆典期间,学校还将举办梅花奖得主校友戏曲专场演出《京·昆·锡·扬折子戏集锦》以及放映王馥荔、陶泽如、马昌钰、林达信、顾永菲、侯勇和林芳兵的电影代表作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戏校50周年,各种奖的得主都要来“唱戏”,但最吸引眼球的恐怕还是出镜率更高的影视明星。即使如此,对何校长来说,“立足本行,精办戏曲”的办学方针已然牢记在心。

  培养戏曲人才是“赔本买卖”

  “现在戏曲招生跟过去没法比,我们现在是贴钱培养戏曲人才,” 何校长毫不讳言。在学校拥有的戏曲、舞蹈、音乐等专业中,戏曲专业的人数只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不到,即100多人,其中还包括今年开始学校重点培养的40名2006年“小京班”的学员们。戏曲招生与普通高校甚至一般艺术院校有所不同,戏曲专业性很强。如果将来学生学成不能去艺术团体,而是被“硬塞”到其他单位就会很难适应。“目前整个戏曲不景气影响了剧团的发展,也就连锁反应导致了戏曲办学困难。需求量减少了,招生必然人数下降。”“现在的城市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戏校,为什么?不仅就业难,学戏还很苦,像‘小京班’恨不得双休日也不休息,但是戏曲专业成材率却不高。这次‘小京班’是免费入学,原来磨破嘴皮找到的生源,临了还有家长后悔打了退堂鼓。”

  “时髦”专业“养”戏曲

  各剧团要求戏曲学员的“订单”逐年减少,招考生源也日渐受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何校长坚持“立足本行”:“我们不办,谁办?中华文化的瑰宝不能在我们手里失传,我们有责任!”

  当然根据社会需求开设“时髦”专业,贴补戏曲人才培养也是“逼”出来的出路。由于戏曲人才培养规模不能大,投入却很大,上课常是老师学生一对一、招生周期并不固定,很多学校放弃了戏曲专业招生。何校长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省财政拨款每年有1100多万,可是这只够我们学校维持10个月。剩下两个月老师的工资去哪里找?我们学校还有一批著名老艺术家,他们的工资都不低啊!”因此开设动漫设计、通俗歌曲和影视剧等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有既要适应学生的需求,也有“贴补家用”的功效。

  “80年代初,我们的门槛简直都要被要来学戏曲的学生踏破了,现在情况大不相同,”来戏校学习的学生有的是热衷于艺术的,也有学生就是想取得文凭,从戏校毕业也大都选择进入艺术大学继续深造。何校长说,所以学校在培养专业尖子人才的同时,也考虑教学多元化,否则多数学生学不下去。”

  说起戏曲,有很多沉重严肃的话题,但何校长还是跟记者透露,“我们还是有一些‘订单’的,像南京京剧团、靖江市戏剧团、南京江宁锡剧团,还有中央戏剧学院也有意向跟我们要学生……我们有信心。”6年后小京班这批“小牛犊子”又会怎么样呢?鞠健夫 张楠 朱恺


(责任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