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 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扬剧戏评 >

厚重亦或风流----评新版《衣冠风流》

时间:2014-06-27 10:18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关先生 点击:




 厚重亦或风流----评新版《衣冠风流》

    时隔一年,扬剧研究所新版《衣冠风流》再次登场,登上央视“空中剧院”,并接受省精品工程验收,本人先在“空中”畅游,后到剧院“验收”,再次为主演的功力所折服,为诗意的唱词所打动。经过一年的打磨,剧中对白更加精练,剧情更加紧凑,重点场次的渲染更加充分,演员的驾御更加自如,但基本结构及唱腔未有大的变动,是风流,是厚重,自有评判。
    首先,剧情更加集中,围绕贤臣谢安的忠君和平叛,为社稷、为黎民,孤身一人,与国君争,与太后争,与叛臣争,大义凛然,新亭赴会,以哭祭的形式唤醒叛臣,显示了东晋名士独特的胆识和智慧,更增加了剧情张力和艺术表现力。在舞美和灯光的衬托下,李正成的台风体现了独特的名士风骨与儒雅,一扫扬剧剧种的柔弱。
    演唱相对集中在谢安一身,对演员的功力是相当的考验,且不谈改良的唱腔,比传统唱腔难以把握,但说那古诗般的唱词,没有一定的修养是拿不下来的,无疑作为梅花奖层次的李正成是全盘拿下,且声情并茂,令人敬佩,有独特的李氏导板和韵味,甚至有些京剧的韵味。但创新与回归始终是戏曲探索的主题,只能用时间来检验。
    唱腔是冯成杰风格的创新扬剧,笔者曾对扬剧电视连续剧《十把穿金扇》中,风格多变的创新唱腔比较偏爱,也佩服冯氏的才气;相比而言,《衣冠风流》的唱腔由于采用板腔体探索,变化更大,表达更自由,初版观看时略显陌生,新版再看,竟然改变了原先的一些看法,觉得有它丰富、耐听的一面,不禁再次为冯成杰的音乐创造才能所折服。由于今晚幻灯标出了曲牌,发现曲牌竟有这么多,大多从梳妆台、大开口演变而来,当然也有熟悉的金梳妆、堆字大陆点缀,甚至有银钮丝、芦江怨、鲜花等,既象又不象,如果未标出,恐怕连我这样的“半内行”,也难分辩出来,看来唱腔的辨识度及适度定型还是需要的。
    另外一个感受,这个魏晋名士比较厚重,一开始就忧国忧民,与我们理解的魏晋风流还不太一样;我们先前的魏晋印象有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一面,更丰富一些,是否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谢安的多侧面?比如一开始的戏先放松、洒脱,突然风云突变、、、记得第一版演出后也有专家提出要突出魏晋的“清新”、“风流”,遗憾的是新版未有多侧面的改变;当然这个剧本原本比较厚重,厚重也可成就风流,但二者是否兼备有待进一步探索,况且一出戏基本定型后,要作大的改变很难,因此一开始的取舍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今后扬剧研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好在“劝觞”一场有精彩的对手戏,葛瑞莲出演年轻貌美的太后(谢安的外甥女),从妆容到气质,是全剧一大亮点,几段女声唱段既养眼又养耳,加上男女的精彩对唱,使艺术性丰富了不少;最后的“哭祭”更是唱段丰富,将剧情推向高潮,使晋代衣冠成为“风流”,而不是“古丘”。
    不管如何评判,这个大戏是立起来了,且是一出刚柔相济的男性体裁;作为扬剧研究所的探索和尝试,其价值不容忽视,我们期待艺术家们更勇敢的扬剧创作和唱腔设计、、、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