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扬剧镇江流派需要尽快复苏!

时间:2015-02-06 16:29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最喜扬州小调 点击:




 上月24日杨晓明老师七十寿辰,25日下午我于南京宾馆匆忙写就一文《话题离不开镇江流派》。其实,关于扬剧镇江流派,我还有很多话要说的。

前两日与原镇江市扬剧团主胡刘湧老师、邗上散人、以及另几位扬剧网网友、国戏学子薛晓东等于双东小聚,谈及扬剧、扬剧镇江流派,我们都深有感慨!

众所周知,由于当年一些种种原因,镇江扬剧团解散合并,逐渐名存实亡、消亡了。但作为扬剧流派中的一座珍贵艺术宝库,到目前为止,其实还没有真正消亡。扬剧非遗“金派传人”姚恭林老师的影响,在镇、扬两地是巨大的;无论是扬剧人,还是扬剧爱好者,“金派姚腔”传播是甚远的。

那天小聚,席间我和刘湧老师等谈了镇江扬剧,尤其是扬剧镇江流派。我提出了一个观点:镇江扬剧“金派”、“筱派”,只是一个小概念,而“扬剧镇江流派”,才是一个大概念!据我多年对镇江扬剧的了解,扬剧镇江流派通过先后数代扬剧人的堆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扬剧艺术体系。那天我举了个简单的例子:镇江扬剧流派中,不仅“金派”、“筱派”唱腔,任何其他曲牌唱腔都有自己的特色,跟其他兄弟流派有明显不同。比如普通的“大陆版”、“数板”、“穿心”、“鲜花”、“哭小郎”、“探亲”、“汉调”等等等等…除了演员的唱腔,扬剧镇江流派中,连伴奏风格都和其他兄弟扬剧流派有炯然差异。如:《僧尼下山》中唐红妹老师的唱腔、《包公自责》《方卿羞姑》《三试浪荡子》等中杨晓明老师的唱腔、《雷打张继保》《上金山》《孟姜女》等中金桂芬老师的唱腔、《挑女婿》中谈秀珍老师的唱腔、《美人泪》中吕武云老师的唱腔、《包公自责》中张金才、戴德昌老师的唱腔、《狸猫换太子》中葛克英老师的唱腔、《雷打张继保》《英台自叹》中赵菊萍老师的唱腔、《葬花》中金瓯老师的唱腔等等。

谈及镇江扬剧,其实不只是“金派”、“筱派”,耶或“金派姚腔”的。老一辈镇江扬剧人就不说了,第二代镇江扬剧人中,金桂芬、姚恭林、杨晓明、谈秀珍、沙生益、葛克英、戴德昌、吴克才、吴鉴明、仲孝雯、唐红妹、张金才、张学义、周永明等;以及第三代镇江扬剧人金瓯、赵菊萍、刘芳、李云、刘湧、杜曼等,既师承“金派”、“筱派”等特点,又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无论他(她)们中的哪一位,唱腔、表演既有扬剧镇江流派的特色,又有属于自己的东西。镇江扬剧第二代、第三代扬剧人,不仅完美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特点,在数十年舞台生涯中又逐步揉进了自己的艺术特点,涌现了一大批珍贵的、脍炙人口的、流传甚广的扬剧优秀作品。

前日小聚,席间我们也讨论了姚恭林老师的“金派姚腔”。据知,扬州方面今年有一个打算,想请姚老师来扬办一场“扬剧大讲堂——金派艺术分享讲座”,我举双手赞成。那天我对此评价:叫正本清源!

大家都知道,随着“金派姚腔”的传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扬剧人、扬剧爱好者学“金派”,学“金派姚腔”,姚老师近年来也逐步收了不少弟子。但这些人中,大多属于名义上或是名分上的,很多人并未真正学到或掌握“金派姚腔”的艺术精髓,有的甚至学歪了,出现了很多并不正统的“金派姚腔”传人。

记得姚老师跟我说过:“我也很着急。镇江方面没人传承,我的身体也不是太好,看到很多的扬剧人、扬剧爱好者学金派,学金派姚腔,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越来越多的人欣赏金派姚腔,坏事是越来越多的人学得不正统,久而久之,不少的金派姚腔听着都变味。”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杨晓明老师七十寿辰仪式上,结束时姚老师特地把在场的几位弟子叫到跟前,专门跟他们交代了一席话,并示范了一排“梳妆台”。姚老师跟他们说:“我的这段,你们不仅要学得形似,更要神似。而要想神似,不仅要学唱腔,也要学表演,更要注意揣摩剧中角色,角色的心情、思想、动态,都要细心加以揣摩,才能真正学到这段唱段的精髓!”姚老师当时的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

一方面,姚老师的那种师道让我触动,另一方面,有关镇江扬剧流派的传承现状让我触动。目前,除了“金派”,“筱派”的传承并不尽如人意。镇江扬剧团解散合并、消亡,随着第二代镇江扬剧人的流散,筱荣贵先生年岁已高,“筱派”艺术的传承也是个问题。其实,镇江扬剧流派不仅仅是“金派”、“筱派”的问题。当家花旦金桂芬老师,当家老生杨晓明老师,名丑沙生益老师,名须生戴德昌老师,还有谈秀珍老师、名琴刘湧老师等等,他们的艺术都没得到有效传承。那天席间邗上散人跟我说了一席话,他说曾有一次机缘跟筱荣贵先生见面,筱荣贵先生说:“我现在想唱,但有时也不想唱,因为现在镇江连一把琴都没有了……”这是个多么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的问题!

那天,我们还谈到了如果镇江方面恢复镇江市扬剧团的话题。我和刘湧老师说到,如果镇江方面真的恢复了镇江市扬剧团,扬剧镇江流派第二代扬剧人中,大多还都健在,有的至今还坚持站在扬剧舞台上,如杨晓明老师;第三代扬剧人中,几位主力还在,如金瓯、赵菊萍、刘湧等。如果镇江恢复剧团,这些人当中,老的艺术家即便不能唱,可还能教。戏在他们的脑子里,戏在他们的心里;中青年演员当中,几位的实力、扬剧底蕴还在,他(她)们也能演,也能教;刘湧老师也表态,如果镇江有关方面找他,如果镇江扬剧需要他,他会义不容辞,全力支持。

那天席间,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镇江有关方面有这个设想,我认为,这个设想不应该只是恢复扬剧团、挂个牌子而已。镇江需要的——是恢复扬剧团,重新树起镇江扬剧的大旗,不做表面文章,以扬剧非遗项目“金派”、“筱派”为主要支点,带动整个扬剧镇江流派的复苏。

这个问题,我个人也分析过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难,有太多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做。不过,有困难有挑战是好事儿,有困难挑战才会有压力动力!就扬剧来说,目前镇江正处于最好的一个契机,去年的《小花旦当官》的获奖。这是小概念。大的概念,是镇江有关方面怎样抓住这个契机,全力尽快整理挖掘整个扬剧镇江流派这座无比珍贵的地方文化艺术宝库。现在,还来得及,若是再过五年、十年,恐怕到时即便镇江有关方面有这个设想,也来不及了!

镇江方面,已经错过两次了。前一次是历史原因,而第二次完全是有关文化主管部门的短视行为。第一次剧团解散,后来恢复后,正是镇江老一辈艺术家和第二代扬剧人重新树起了镇江扬剧的大旗。而第三代镇江扬剧人,恰恰正是在以镇江老一辈艺术家为主流教学班底,经过几年学习磨练,才逐渐开始崭露头角的。这一次,如果真能恢复扬剧团,我想,镇江部分第二代和第三代扬剧人会承担起这个责任!

扬剧非遗项目,其实不光是扬州,对于镇江来说,也是一块地方历史文化的招牌。传承好这块招牌,利用好这块招牌,也能成为展示镇江城市历史文化名片的一部分。我认为:有可为,大有可为!

在扬剧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这方面,扬州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对于扬剧非遗项目的整理、挖掘和利用,扬州有很多的地方值得镇江学习和借鉴。

镇江扬剧需要尽快恢复,整个扬剧镇江流派需要尽快复苏。

“梦若在,心就在”。

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前行的动力和方向。时不我待!(完)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36)
97.3%
踩一下
(1)
2.7%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