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事记 扬剧戏评 扬剧戏考网络E文 名家题词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网络E文 >

万变不离其宗

时间:2011-10-13 13:55来源:扬州扬剧网 作者:韦人 点击:




 

要振兴扬剧,使扬剧重新焕发青春,不单是创作几个剧本,有几台好戏,而是要使整个剧种的艺术面貌,有一个较大的变革,包括它的演出内容、表演艺术、唱腔伴奏、化妆服饰、舞台装置都要有新的突破。非此无法消除扬剧与时代的差距,更谈不上繁荣兴旺。
在变革的过程中,除充分挖掘本剧种固有的优秀传统,推陈出新外,还要放弃门户之见,对于其他剧种的优秀艺术,电影、电视以及其他比较好的东西,都可广泛吸收,为我所用。但同时必须注意“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扬剧的传统风格,扬剧的艺术个性,扬剧仍应姓“扬”,这一点不能变。如果这一点也变掉了,那就不是振兴扬剧,而是取消扬剧了。
任何剧种都应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没有个性等于没有艺术生命。因此,我们主张全面改革,大胆突破,但同时必须强调保持其传统特色。这就要正确处理好“突破”与“保持”之间的辨证关系。保持扬剧传统特色是扬剧艺术革新的前提,但只有大胆进行艺术革新,才能使它的传统特色赖以保持,才能使它的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绝不能把两者关系对立起来,或原封不动,或推倒重来,这都会影响扬剧改革健康地进行。
我不赞成对扬剧艺术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或轻视自己的传统是没有道理的。相反,为了使扬剧跟上时代步伐,更应珍惜自己的传统特色。因为,只有在自己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刻意求新,才能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戏曲来说,往往地方性越强越有全国性,民族性越强越有世界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但是,我们也不认为,凡是传统的都是好的。对传统也要作具体分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艺术要发展,就不能静止不动或在原地踏步。反过来,老的未必全不好,新创的东西也未必全好。美不美与新旧有联系,但并不绝对成正比。用古代编钟演奏仿唐乐,照样给今天的人以美的享受,而它的艺术价值要肯定要高于酒吧间的流行音乐。
扬剧的传统特色、艺术个性是在扬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客观上受古城扬州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影响,主观上又要受直接从事扬剧艺术的艺人的文化水平、艺术素质、创造能力的制约。因此对扬剧传统特色要有所取舍,既不应妄自菲薄,也无需敝帚自珍。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传统特色不等于一成不变,传统特色也应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丰富。
从扬剧的历史和现状来看,特色最鲜明的是扬剧音乐。音乐是构成扬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元素。音乐改革对于整个剧种的出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扬剧的艺术个性,因而对于扬剧音乐的改革应更加慎重。多年来不少有志之士,有这方面进行过艰苦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些新腔,开始有议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不仅为观众乐意接受,还丰富了扬剧音乐宝库。扬剧历史上就有不少从事扬剧音乐的前辈艺人“善为新声”——清康乾年间黎殿臣创【黎调】,又名【跌落金钱】;扬剧著名曲牌【满江红】,是从【淮红调】改造而成的;成为今天扬剧优美唱腔的【金调】,也在较长时间受到过非议。建国后在新音乐工作者努力下,改革过不少曲调,其中有些曲调,因刻画人物抒发感情的需要,作了较大的改动(如陈大琦整理的【采莲调】),不仅没有被视为“异端”,反而令人耳目一新。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从事扬剧改革的音乐家们,不仅要熟悉、理解扬剧音乐的基本特色,较自觉地掌握住它的“个性”,而且要善于处理好“突破”和“保持”、“继承”与“创新”的辨证关系。那样的话,不管怎么改,如何变,都不会不像扬剧。但如果不熟、不懂,再高的水平也会无用武之地。为改而改,盲目乱改,还不如不改。再优美动听的曲子,如果没有“扬剧味”,可以是一支好歌,但它不是优秀的扬剧曲调。
这就应充分注意一条原则:“万变不离其宗”。

(责任编辑:水易)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和文献为网络转载,若未注明版权之处或原作者,请及时联系本站添加版权或删除文章。
最新内容